位于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區的一座中型洼地蓄水工程,水庫面積30平方公里,設計庫容1.27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13400平方公里。水庫只有西面依紅崖山而建,其它三面都是人工所筑,而且又修建在沙漠中,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罕見的,屬亞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庫,1979年被中央電視臺列為“中華之最”,被人們譽為“瀚海明珠”。這里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庫內游魚簇簇,野鴨戲水,水鳥穿梭,黑鶴長鳴。庫中有一座沙丘,鳥類時來歇腳,駱駝時來飲水,游人時來沐浴,駱峰雄姿,天光漠色,都含蘊在水光波影之中。“聚龍亭”是水庫風光的精華所在地,仰視紅崖山巍然屹立,平視庫面碧波萬頃,水天一色。放水時節,河水從輸水洞飛流直下,氣勢宏偉。在水庫大壩下方,約有三百畝水域,活水常流,水質優良,清澈見底,有曲折逶迤的河灣景觀,有錯落飛流的人工瀑布。河內魚蝦閑游,綠葦叢生,河旁垂柳低拂,亭臺玉立,疏林、草地、水面、沙丘連成一片,環境幽美而清凈。庫區建有集游泳、沙浴等為一體的天然游泳場、供游客休閑娛樂的蒙古包和各類風味小吃等設施,同時還可在寬闊、清凈的水面輕波蕩舟,消閑垂釣。這里風景秀麗,景色宜人,江南水鄉、塞北田園、大漠風光經緯分明,又渾然一體,蔚為壯觀,是集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為一體的游覽勝地。
位于縣城東北隅,始建于二十世紀80年代,占地面積290畝。公園劃分為中心廣場、安靜休息區、游覽活動區、兒童活動區、貴賓接待區和公園管理區等幾個區域。近年來,通過向上爭取資金、政府扶持、社會集資、公園自籌等方式,修建了兒童公園、老人游樂場、旱冰場、八角亭、碑亭等游玩、休閑景點,并配套有賓館、餐廳、歌舞廳等休息、餐飲、娛樂服務設施。園內建有桃園、槐叢、草坪,喬木、灌木相間,綠蔭蔽日,廣闊的人工湖碧波蕩漾,是集游覽、休憩、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公園。
位于蘇武鄉境內蘇武山下,距縣城約12公里,其東北鄰近騰格里沙漠,西鄰巴丹吉林沙漠,總面積40000多畝。蘇武山是全國唯一以“蘇武”命名的山,是漢中郎將蘇武牧羝之處,此處流傳著蘇武牧羊的動人傳說,具有傳奇和神話色彩。公園內已建成以蘇武廟為核心的黑河灘高效農業示范區、蘇武山葡萄莊園和中國道教生態林基地三大景區,景色秀麗,規模壯觀,防風固沙林偉岸挺拔,農田防護林縱橫交錯,日光溫室鱗次櫛比,片片葡萄園生機勃勃,是一個集現代化加工廠、花園式葡萄園、高效農業示范園為一體,融生態工程、節水工程為一身的工農業生態基地。蘇武山公園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既可以觀光生態農業的建設成就,又可進行野炊、狩獵等野外活動,,還可充分享受農家樂趣和田園風光,品嘗瓜果蔬菜和農家小吃,盡情暢享大自然的樂趣。特別是以蘇武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極具開發和研究價值,實為觀光旅游的好去處。
又稱東渠大廟,座落于民勤縣城東北約73公里的東湖鎮中學院內,廟宇原建無考,據傳約創建于清乾隆時。咸豐年間尚“凜凜然,洵為柳湖大觀”。光緒十五年(1889)重修,民國年間擴建。該廟座北朝南,占地面積7144平方米,現存建筑有山門及東西閣樓、中后大殿和前、中兩院的陪殿。山門樓為三間兩層木樓,結構為單檐歇山頂,握角起脊,周圍有廊。在山門的兩側有東西閣樓,東為文昌閣,西為魁星閣,均系單間,平面呈方形,四角有廊。山門后有前后二院,前院之上為關帝殿,面寬三間,為單檐歇山頂,殿內壁畫造型別致,精妙絕倫,三國歷史巧妙融合其中,人物場景栩栩如生。殿前有東西陪殿四座,東陪殿北曰雷祖殿,南曰土地祠,西陪殿北曰馬祖殿,南曰城隍殿。后院為大成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前面有廊,單檐歇山頂,殿前有東西陪殿各一座,東曰藥王宮(現已不存),西曰圣母宮。整體布局規模宏大,造型別具特色,雕刻玲瓏剔透,十分精美。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縣城東北25公里的雙茨科鄉中學院內,座西向東,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慶十二年(1807)重修,同治年間,山門北側木樓毀于戰亂,民國八年(1919)依照南木樓式樣重建。現存大廟僅有山門及南北兩側門樓,兩木樓又稱姊妹樓。二分大廟雙樓東西長12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480平方米,山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檐起脊,山墻已改建,兩木樓系二層重檐樓閣單間回廊正方形,上層為歇山式六角攢頭,下層為四角飛檐。兩樓均通高12.96米,形制為傳統抬梁式木構架,現保存基本完好。整座建筑檐下額枋、斗拱均為彩枋,雕刻、彩畫極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