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渭源縣--定西市渭源縣歷史沿革

時間:2015-11-25 11:58:0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安西城,筑于哲宗紹圣三年(1096年),賜名(在今定西縣北三十里鋪關川河西岸);平西寨,筑于紹圣四年(1070),賜名(在今定西縣魯家溝)。

秦州轄雞川寨(在今通渭縣雞川鎮),筑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

熙州,治狄道縣(今臨洮),領狄道1縣及康樂1寨并9堡:熙寧五年(1072年)置渭源堡(在今渭源)、慶平堡(在今渭源縣慶坪)、通谷堡、北關堡(在今臨洮縣城北20里)4堡、熙寧六年置南關堡(在今臨洮縣玉井鄉)、當川堡(在今康樂縣境內)、南川堡(在今臨洮縣南30公里)3堡、熙寧七年(1074年)置結  合堡(在今臨洮縣辛店鎮)、元豐七年(1084年)置臨洮堡(在今臨洮縣巴下寺)。

又:宋哲宗元右六年至七年(1091—1092年)筑蟾牟山堡(在今定西縣杏園鄉牛家營村)與華川堡(在今通渭縣馬營鎮),同時筑護耕七堡于定西城至通渭寨之間,屬熙河路轄。

鞏州,治隴西縣,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升通遠軍為鞏州,領3縣、1城、6寨、7堡:隴西縣,哲宗右五年(1090年)置,為今隴西縣得名之始,永寧縣、寧遠縣(在今甘谷、武山縣境內)。定相城,元豐四年(1081年)從西夏恢復后所置(在今定西縣城區),賜名,為定西縣得名之始。永寧寨,來遠寨(后同升為縣)、通渭寨,熙寧元年(1068年)置(在今通渭縣什川鄉八里灣李家坪,后升為縣又降為寨)、熟羊寨(在今隴西縣首陽鎮),熙寧元年(1068年)置,通西寨(在今隴西縣通安驛鄉古城村),熙寧五年(1072年)置,三岔堡(在今隴西縣北面25里)、熙寧四年(1071年)置,榆木岔堡(在今定西縣團結鄉好地掌)與熨斗平堡(在今定西縣魯家溝青石峽喜家峴均置于熙寧五年(1072年)),約于熙寧元年(1068年)置者達堡、七麻堡、本當堡壘、撲麻龍堡4堡(系吐蕃語音澤,均在今通渭縣境內)。

又:熙寧六年(1073年)置啞兒峽寨(在今隴西縣東四址里鋪渭河北岸山嘴),屬通遠軍所轄。

岷州,(治今岷縣),熙寧六年(1073年)收復。領3縣、5寨、3堡、1監:右川縣(治今岷縣境內)、大覃縣(治今西和縣境內)、長道縣(治今禮縣境內),臨江寨、荔川寨、麻川寨(在今岷縣梅川鎮)、閭川寨(在今岷縣閭井)、宕昌寨(在今宕昌縣)。遮陽堡(在今漳縣大草灘鄉協店子)和谷藏堡(在今岷縣境內縣城西40里)。熙寧七年(1074年)置,鐵城堡(在今岷縣維新鄉元山坪),熙寧十年(1077年)置,滔山鑄錢監熙寧九年(1076年)置。

此外,岷州還先后轄區有白石鎮(在今西和縣境內)、鹽官鎮(在今禮縣境內)、故城鎮、馬務鎮(在今武山縣馬塢鄉)、良恭寨(在今宕昌縣境內)。

金代(115年—1234年)。金于宋欽宗靖康二年亦即金太宗天會五年(1127年)來北宋建立金國,其建置多承宋舊制在今定西地區及蘭州、會寧、臨夏等地域設置臨洮路,轄1府、6州、16縣:

臨洮府,治狄道縣(今臨洮),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改熙州為臨洮府,置熙秦路總管府。領狄道、當川(在今廣河縣東)、康樂(今康樂縣)3縣。并轄康樂寨(后升為縣)、慶平鎮、景谷城,渭源、臨洮、南川流不息、通谷4堡。

鞏州,治隴西縣,金熙宗皇統二年(1142年)升軍事為通遠軍節度使。領隴西、安西(在今定西縣北三十里鋪)、定西(定西縣)、通西(在今隴西縣通安鄉古城村)、通渭(在今通渭縣城區5縣。并轄熟羊、來遠、永寧、南川4寨及鹽川鎮(在今漳縣鹽井鎮)。

金宣宗貞右四年(1216年)升定西縣為定西州、領定西通西、安西3縣。

洮州轄區鐵城堡(在今岷縣維新鄉元山坪)。

鳳翔路秦州轄雞川縣(在今通渭縣雞川鄉),金宣宗貞右四年(1216年)雞川縣轄于西寧州(在今會寧縣翟所鄉張城堡)。

金哀宗正大六年(1229年)七月設鞏昌府,治隴西縣,十月以汪顯為鞏昌便宜總帥。這是“鞏昌”得名之始。

 

南宋(1127年—1279年)利州西路西和川轄佑川縣(在今岷縣境內),今岷縣地及漳縣新寺鎮一帶為南宋轄地或宋金邊界,漳縣新寺鎮滴水崖有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所刻“佛”字摩崖石刻題記可證。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