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白銀訊 何曉玲,中共黨員,中國石油甘肅白銀銷售分公司泰運加油站經理,出生于天府之國四川,工作后扎根西北,而立之年,從西北邊陲玉門來到了工業重鎮白銀市,憑借著川妹子性格風風火火,做事潑辣果斷、工作敢闖能干的一股勁兒,自2005年參加工作至今十五年,何曉玲從一名普通加油員成長為加油站經理。十五年來,她把對中國石油的忠誠,對這份工作的熱愛,全部傾注在兩畝加油站、三尺加油島上,在日復一日,平凡而艱辛的崗位上,以樸實無華的品質、躬耕不戳的韌勁,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2016年獲得甘肅省五一“巾幗獎”,2017年獲得甘肅省銷售“好工匠”榮譽稱號,2018年再次獲得白銀市勞動模范和甘肅省“五一勞動獎章”的殊榮。在諸多榮譽背后,除了對本職工作的熱愛,還有她為客戶全心全意服務的心意,對同事和員工親如兄弟姐妹般的責任和擔當,以及對家人和孩子說不盡的愧疚。
客戶就是上帝,讓客戶滿意就是宗旨
據中國石油甘肅白銀銷售分公司的員工說:何曉玲走到那座加油站,那座加油站的業績就會飄紅。她有什么秘密武器嗎?何曉玲說:“哪有什么秘密武器,加油站是一個服務行業,把客戶當上帝,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為客戶著想,客戶自然會來你的加油站,加你的油!”2012年,何曉玲初任加油站經理,為了盡快進入工作狀態,加緊完成加油站業績,她上班時間抓現場、做服務,下班后又馬不停蹄下廠礦、上工地,收集完善客戶信息、挖掘潛在客戶。那段時間,她真的好長時間都沒有陪過孩子家人,說起這些,何曉玲眼神有些黯淡憂傷,但是立刻又綻露笑容:“經過那段時間的努力,加油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業績,想想這些,就什么都值了!”
在白銀區域,成品油市場競爭很激烈,一個大客戶十幾家加油站競爭,但何曉玲任經理的加油站,多年來顧客只多不少。何曉玲說:能打動并留住客戶的并不是送禮吃飯、笑臉相迎,而應該有更深層次更貼心的增值服務,要真正為客戶著想、用切實周到的服務打動客戶。白銀市一家非金屬材料企業就是沖著何曉玲的這份真誠來的。2013年的夏天,何曉玲為把這個直銷用油大戶爭取成自己的客戶,一趟趟前往距離市區15公里的山溝,和同事一起,冒烈日、頂大雨登門拜訪該企業。起初對方并不理她,同事們都有些泄氣,何曉玲卻并不氣餒,她告訴大家:別放棄,咱們要再試試!有一次,她和同事在拜訪了這個客戶回家途中,被流浪狗咬傷了腿,這家企業負責人知道了這個情況,深受感動,親自到加油站看望她,并當場拍板:就憑你股鍥而不舍的工作態度,以后我就用你的油了!每年300噸的油品供應合同就這樣簽了下來。白銀市某企業市場銷售負責人李經理,多年來只要油箱里的油能撐住,他就一定到何曉玲負責的泰運加油站來加油。加油員和他開玩笑:“您這油箱都亮紅燈了,就不怕車半路熄火?”李先生豎著大拇指說:“服務好,在你這里加油我心里舒坦!”
憑借著何曉玲和全站員工們把客戶當上帝的服務理念,泰運加油站2020年的非油銷售達到239萬元,白銀市區業績排名第二,油品銷售10048噸,市區排名第三,對此,何曉玲說:服務不是空話套話,服務是要讓客戶真切的感覺到、享受到,作為一個站經理,對服務細節的注重是很關鍵的。在何曉玲的精心布置打理下,泰運加油站內的賣場做得紅紅火火。站內有汽車保養項目,客戶從便利店里可買到800多種商品,儼然一座小型綜合超市。該站還建了自己的翼支付、微信,處處可看到“二維碼”,掃掃就能進入泰運“朋友圈”,既方便了過往客戶,也增加了賣場效益。
身為加油站經理,何曉玲的主陣地在加油站,但出了加油站,何曉玲更是一名出色的“馬路銷售經理”。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不論刮風下雨,只要客戶一個電話,她和員工就會立刻踏上送油路,急客戶之所急,助客戶之所難。何曉玲說:民以食為天,而車和機器,則以油為天,沒有油,車跑不動,機器運轉不了,我們當然要第一時間把油輸送給客戶,不然他們的天都會塌下來了。
員工就是家人,為他們遮風擋雨就是責任
在三尺加油島,加油站的員工們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天下來都會身心俱疲。干過加油站的人都知道,這份工作是一個辛苦活兒。但是當你走進白銀泰運加油站,會看到這里的員工加油、收款、開票動作如行云流水,臉上的微笑發自內心,工服整齊、徽章佩戴端正,工作氛圍緊張有序又輕松活潑。
何曉玲說,加油站是一個基層單位,是一個團隊,管理也是一門大學問,說到底還要用心管、用情管、用薪酬管。何曉玲對待加油站員工,就像對待自己的家人一樣,想員工所想,為員工擔當,替他們撐起人生的一片天,也正是因為這樣,泰運加油站的員工才能把加油站當家,才能付出全部精力去為客戶服務。說到具體,就是讓員工感受到真情,看得見希望。跟著何姐有奔頭!這句話是泰運加油站員工的真心話。這里的員工每月有一項收入頗為可觀,由于泰運加油站業績好,這里的每一名員工每個月的工資分配額都在總額的120%左右,這是讓別的加油站員工很眼饞的。收入高,大家自然不愿走,收入高,生活有奔頭,心情自然會好,工作中,服務客戶時,當然也會發自內心綻放微笑。
“跟著何姐不想家!”員工們說。他們每個人的家庭情況、脾氣秉性、生日愛好等等,何曉玲都了如指掌。誰與顧客產生摩擦,誰的銷量下滑了,誰家里有困難,她總第一時間來到員工身邊噓寒問暖,安慰舒解。
泰運加油站就是一個家,何曉玲把這里的每一名員工當成自己的家人。在這里,有親子聯誼活動,有加油員的個性時裝表演,有自編自演的加油style和動感加油操。何曉玲還親自定食譜,保證員工每天能吃上熱乎飯,即使再忙,她也擠出時間為員工做兩個好菜。每年除夕,她和員工一起包餃子,陪在崗的每一位員工吃“團圓飯”。這些集體活動甚至吸引了一些熟悉的客戶來參加,讓員工感受到這個團體大家庭的溫暖。
員工的心凝聚了,服務也就跟上來了,技術也就日臻熟練了。加油站是服務窗口,也是技術工種,何曉玲要求泰運加油站的所有員工必須做到技術達標,安全生產,工作中一絲不茍,整個流程嚴絲合縫,不能有一點兒紕漏。
何曉玲跟員工說,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就是藝術,就像庖丁解牛一樣,經過長年累月的熟悉,慢慢浸潤到骨子里,舉動之間就會行云流水,變成了一門藝術。
在何曉玲用心用情的管理下,在加油員流失率較高的加油站崗位上,泰運加油站員工流失率一直為零,這里的員工每天精氣神十足,用他們的話說:每天很累很辛苦,但大伙兒都很開心!
白銀作為第二故鄉,維樹石油品牌形象就是底線
不是家鄉,勝似家鄉。西北小城白銀,比起家鄉的那些美景美食,肯定稍顯不足,但是何曉玲在白銀工作十五年,早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土地,她把這里當成故鄉,熱愛這里的人民,熱愛這里的一切。
2020年年初,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時刻,道路封堵、車輛限行,作為一名石油人,她感受到的不是絕望,而是對這座城市無盡的關心,對以往所有客戶的無限牽掛。在疫情嚴重時期,她沒有躲在家里,而是挺身而出,擔當起中石油作為國家保障企業保供抗疫的責任與使命。想到疫情封路、競爭對手加油站對一些客戶需求油品難以及時保送,她通過雇傭當地車輛、用大桶將油品送到對口企業作業工地,用行動證明了中石油的保供能力,也履行了中石油人在危難關頭的擔當與責任。在疫情期間,加油站作為最普通、但是也是保障供給的一線崗位,在危急時刻承擔著不可或缺的歷史使命。何曉玲在此期間,帶領加油站員工,站在了抗疫保供一線,即使在疫情最嚴重時期,加油站員工也要保證抗疫車輛的加油正常,運行正常,更要保證一線員工的防護安全。在疫情期間,何曉玲不僅把抗疫保供“綠色通道”建在站上、更是刻在心上,加油站因站制宜、頂前設計,以“不耽誤防疫車輛加油一秒鐘、快加快走為目標”設計綠色通道,何曉玲堅持盯守崗位、親自為防疫車輛加油,目的只是不想讓防疫車輛在加油時多耽誤一秒鐘,她認為,防疫車輛加油延遲一秒鐘、防疫物資就遲到一秒鐘,防疫人員寶貴的時間不能浪費在加油站的工作中。那段時間,也讓何曉玲懂得了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懂得了自己并不單單是一名基層石油人,更是可以在國家危難時刻,可以擔當起國家使命,履行社會責任的一個人,她為此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長年拼搏奮斗在經營第一線,作為一名女性,何曉玲也有心酸和不如意,有時候干得實在累了,心里真想好好歇歇,有時候被顧客罵了,也想跟對方吵一架,可是,她知道自己身上有責任,她是一名加油站經理,她必須要有擔當。
當然,工作中的這些委屈,對于何曉玲來說,都不算什么,她最愧對的是她的家人和孩子。何曉玲的丈夫在外地工作幾年,兒子她也照顧不到,有一次兒子發燒,想要她陪著打針,但是站里實在太忙了,她只能把兒子托付給診所的醫生。疫情防控時期,兒子正在讀高三,面臨著高考,正是學習正吃緊的時候,她卻沒有時間去關心兒子的功課。她記得有一年五一假期,兒子試探性地問:媽媽,“五一”放假你帶我去哪里玩啊?還暗示她班里很多同學都跟爸媽去旅游了。何曉玲告訴兒子,“五一”加油站那么忙,不能請假啊!當時兒子什么話都沒有說,但是越是這樣,越讓何曉玲感到心酸。對于何曉玲因為工作不能照顧孩子,何曉玲的丈夫也曾經表達過不滿,曾經想讓她離開加油站,但是何曉玲說:我熱愛這份工作,我真的離不開加油站。
“十五年前,我還是一名加油員的時候,我絕對沒有想到,我能成為全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感恩中國石油!”何曉玲說,未來的夢想是把加油站的業績做得更好,期待更精彩的下一個十五年。
供稿:甘肅白銀銷售分公司 郭廷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