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漳縣訊 近年來,漳縣三岔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現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和美畫卷。
一是注重政策宣傳,樹立團結意識。人心齊,泰山移,民族工作重在交心。三岔鎮黨委政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為目標,強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多次承辦全縣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投資3萬多元建成民族團結進步宣傳長廊、民族團結文化廣場,組織群眾定期開展政策宣講、科普宣傳以及文化娛樂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轄區各單位、學校、村社積極參與,通過宣講、張貼海報、電子屏、懸掛橫幅及短視頻、公眾號等新媒體方式宣傳好黨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共謀幸福,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于心靈深處,為全縣創建市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助力。
二是注重團結引領,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有志者,事竟成,民族工作重在基層。三岔鎮黨委切實將黨建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積極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心聚力助推鄉村振興。立足全縣“川河經濟帶”建設,打破區域壁壘,組建產業帶(片區)黨委,實施示范引領攻堅行動,不斷激發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各級黨員干部身先事卒,守土擔責,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拓寬增收渠道、推進移風易俗、美化人居環境,全力奔赴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正在一步步把各族群眾的美好愿景變成現實。
三是注重產業帶動,拓寬增收渠道。一業興,百業旺,民族工作重在行動。三岔鎮黨委政府把產業發展作為各族群眾增收的重要支撐,充分調研,科學論證,通過召開田間會、圓桌會、板凳會等形式,聽取各族干部群眾的意見建議,確立了具有三岔地域特色的中藥材、食用菌、高原夏菜、沙棘加工、商貿物流等支柱產業,建成淫羊霍標準化繁育基地1處,食用菌產業園1處,花卉港1處,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涌現出了鑫源菌業、艾康沙棘、煙坡神龍谷田園綜合體等一批龍頭企業,帶動全鎮各族群眾增收致富。馬麗和張素木系三岔鎮少數民族建檔立卡戶,通過培訓在食用菌基地菌棒廠開叉車,月收入4500元。在三岔鎮食用菌產業園內,還有10多位少數民族婦女和50多位漢族婦女一起常年在基地務工,月收入達3000元以上。同時抓好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契機,加大全鎮勞務輸出,多渠道提升群眾收入,全年共組織輸出勞動力5400多人,人均勞務收入2萬元以上。
四是注重排憂解難,促進社會和諧。天下事,和為貴,民族工作重在平時。三岔鎮黨委政府旨在為全鎮各族群眾創造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把構建平安和諧的三岔作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利用節假日走訪慰問各族困難群眾,給予困難群眾物質幫助和精神鼓勵,聯系相關部門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少數民族兒童隨家長遷居三岔,上學成了問題,鎮黨委政府積極協調教育部門落實學籍。鎮區從事商貿和養殖的少數民族群眾常常為大規模發展資金發愁,鎮黨委政府積極協調銀行,為他們發放產業貸款,幫助他們壯大發展規模。回族群眾馬義軍的孫子被火燒傷,鎮黨委政府得知后,協調衛生院用救護車將其轉入縣醫院進行治療,出院后到家里慰問看望,并依據政策給予臨時救助。
今天的三岔鎮,地理環境優越,市場貿易繁榮,社會和諧穩定,各族群眾在這里和諧共處,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成為漳縣西部創業安居的熱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