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漳縣訊 今年以來,定西市漳縣三岔鎮把群眾增收放在工作首位,應對疫情影響,堅持“外輸內轉”,結合“自發組織”聯動,全力增加人民群眾收入取得了較好效果,2022年全年輸轉勞動力6535人,戶均達到1人,其中組織輸轉5685人,人均收入達到22000元,有效鞏固了脫貧成效,助推了鄉村振興。
一、摸清底子重謀劃。三岔鎮境內地域差異大,山大溝深,耕地面積小,群眾收入渠道較窄。從年初一開始,黨委政府積極研究,鎮上充分調動勞務工作組織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村社“網格員”作用,對全鎮12個村的勞動力情況進行逐戶逐人摸底,根據群眾務工情況和意愿分類指導,登記造冊。通過歸納梳理,全鎮排摸群眾8500多人,確定外出人數在6000人左右。根據外出意愿和技術技能,確定了4類進行重點引導輸轉。結合東西部協作向青島點對點輸送38人,福州地區點對點輸送45人,第三方地區點對點輸送256人,向本地合作社企業輸轉400多人。
二、培育品牌抓精準。鎮上對12個村勞務隊伍進行培育引導,在大力推廣1戶1人傳統技能型輸出的基礎上,注重培訓,推行技術性輸出。2022年,三岔鎮先后舉辦家政服務培訓班, 共2期 100人。通過積極協調引導,和充分發揮技能優勢,先后在新疆建立農用技術基地1個,年輸出350人左右;在上海等地建立電子廠基地3個,年輸出200多人,收入可觀。就今年5月中旬家政服務(育兒嫂)的培訓,成效顯著。如三岔村王某某,今年參加了此次培訓后前往蘭州某家政行業,月收入5000元以上。
三、創建機構強引導。鎮上成立勞務經濟輸出工作專班,由1名副鎮長負責,每年舉辦勞務輸出對接會3次,先后與甘肅省勞務組織召開協商會議,組織群眾積極外出務工。近年來,通過培育引導,已創辦勞務協會2個,勞務輸轉組織3個。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對返鄉人員由勞務組織協調引導,到白銀、天水等地采摘枸杞和花椒,先后輸出240多人,2個月人均收入在6000元以上。如2021年11月23日注冊成立的漳縣農星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帶領群眾赴白銀摘枸杞,工資200元每天,收入穩定。漳縣農星人力積極對接漳縣周邊中小微企業按照用工需求解決,推薦周邊零散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其中有漳縣貴發工藝假發溝鉤織工,漳縣漳鹽勝雪鹽業有限公司,漳縣水泥廠皮帶輪維護工,漳縣高速公路小工等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四、產業發展增路子。鎮上積極培育:菌菜、中藥材、和文旅產業,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農家樂等,帶動一部分脫貧勞動力就近就業,2022年新建成的年產1000萬袋食用菌菌棒生產廠,對本地80多名青壯年勞動力培訓后進廠務工,成為產業工人(其中脫貧戶52人),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通過培育引導和協調,在鎮域內務工人員達到1100多人。同時,鎮政府積極對接縣內建筑高速和產業項目,引導不能外出務工人員就近就地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