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臨洮訊(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何海霞 梁林平)定西市臨洮縣窯店鎮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激活村集體經濟的“紅色引擎”,聚焦產業培育、模式創新、隊伍建設,以黃家川醋廠、“村均百畝田”、中藥材全產業鏈等項目為抓手,推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支部靠前指揮 破解發展難題
鎮黨委重視支部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發揮,統籌推進種養殖產業結構優化與重點項目落地。在黃家川醋廠運營中,村黨支部以“支部引領、群眾參與、手工釀造、收益分配”模式帶動發展,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萬元;面對窯店村4座可拆卸式鋼架大棚經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黨員骨干牽頭管理,種植蔬菜實現年增收2萬元。
“村均百畝田”推進中,各村黨支部扛起土地整合與撂荒地盤活重任。針對部分村民“不愿轉、怕吃虧”的顧慮,黨員逐戶算清“流轉收益+務工收入”明細賬。同時引導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馬鈴薯、菊芋、萬壽菊、玉米等1500余畝,預計每村年增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
打造馬家坪、東四十里鋪等4個肉牛養殖示范村,發展適度規模牛養殖戶114戶、羊養殖戶127戶,新建養殖暖棚20座,投放良種基礎母羊379只、基礎母牛13頭。
產業融合發力 拓寬增收渠道
黃家川醋廠以黨建為紐帶,深耕品質提升與市場拓展。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骨干深入研究傳統釀造技藝的優化升級,在保留古法風味的基礎上,提升產品穩定性與品質,使醋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積極拓展銷售市場,拓寬電商渠道,年銷售額穩步增長;同步優化產品包裝設計,推出禮盒裝、便攜裝等10余種衍生品,帶動衍生品銷售超20萬元。
“村均百畝田”與特色種植協同發力。黨員技術骨干指導下,1500余畝作物總收益達337.1萬元;同步推進川區村2000畝玉米架豆套種片帶與千畝無公害辣椒示范基地,形成“糧菜互補”增收鏈。馬鈴薯產業持續升級,引進優質種薯,建設高淀粉及高壟早熟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推動定西寬粉企業規范化生產。
中藥材產業成核心增長極。全鎮推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3.6萬畝,創建“道地藥材在窯店”地理商標,依托“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北山6村建成萬畝優質白條黨參片帶,黃家川村千畝全膜柴胡基地、平線嶺千畝黃芪育苗基地、北大坪等村3000畝黨參育苗基地相繼落地。臨洮縣順和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黨支部引導下,爭取投資資金260萬元建設藥食同源生產車間,以當地優質中藥材為主料,搭配茶、果、調味品制成特色產品,延伸產業鏈價值。
楊家山村黨支部盤活黨群服務中心秦長城坡地資源,栽植海棠樹并養殖海棠雞,打造“長城腳下海棠雞”品牌,實現集現場宰殺、真空包裝于一體的全鏈條經營,年均增村集體收入3萬元以上。
建強骨干隊伍 激活內生動力
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從致富帶頭人、返鄉創業青年中選拔12名黨員擔任村集體經濟項目負責人。黃家川村黨支部書記帶領團隊考察學習,引進先進發酵工藝,使醋產品獲綠色食品認證,價格提升2倍;馬家坪村致富能手張元正依托自辦合作社建設中藥材藥食同源生產車間,以當地優質中藥材為主料,搭配茶、果、調味品等輔料生產藥食同源產品,投入生產后預計帶動周邊120余戶農戶年增收6000元。
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每名黨員結對幫扶3-5戶群眾。在百畝田與中藥材基地,黨員種植能手手把手傳授高壟馬鈴薯種植、中藥材標準化栽培等技術,帶動1200余戶農戶掌握技能,戶均年增收超6000元;養殖示范村黨員技術員定期入戶指導牛羊養殖,解決疫病防治等難題。
下一步,窯店鎮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推動農產品加工與中藥材全產業鏈融合,實現集體經濟多元化、規模化躍升。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