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金昌市

永昌農場:農業“國家隊”奏響改革新序曲

時間:2016-06-25 18:37:4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永昌農場:農業“國家隊”奏響改革新序曲

   記者王朝霞

   盛夏時節,河西走廊中端的甘肅農墾永昌農場,一派現代農業勃然崛起的新景象。廣袤平坦的大條田上,厚密繁茂的苜蓿匯成綠色的海洋,一臺臺大型收割機馳騁田間,收割牧草;一方方標準化蔬菜基地,渠系、林網、公路配套齊全,膜下滴灌滲出汩汩清流,水肥一體化直接滋潤作物根部,高原夏菜流青溢翠;千畝蔥翠的梨園,一頂頂蒙古包、帳篷如雨后蘑菇,吸引了遠近游客。

   作為農業“國家隊”的甘肅農墾永昌農場,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省農墾集團有關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精神,依據自身資源稟賦、區域特點、產業優勢,大膽創新,加快推進國有農場企業化改革,提高經營水平,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開啟了農墾改革的新篇章。

   興建高標準苜蓿基地 引領河西商品苜蓿草產業

   在永昌農場東寨分場,大條田苜蓿蓬勃茂密,高及人腰。大型紐荷蘭苜蓿收割機隆隆轟鳴,不一會兒工夫就把數百畝苜蓿收完,田野間頓時彌漫著青草的香味。打捆機緊接著抓草、壓縮、切割,打包成每塊30公斤的標準草捆,一塊塊草捆方方正正,被裝運拉車。

   “這是今年收割的頭茬苜蓿,通過引進栽培亮苜5號、阿迪娜、甘農3號等耐旱耐寒的優良紫花苜蓿品種,實施機械噴灌、地膜穴播、機械化翻耕技術等先進的種植方式,提高了苜蓿生長周期,苜蓿收割后再生能力強,返青速度快,蛋白含量高,每年能收割3茬。”東寨分場副場長李國軍告訴記者,今年的苜蓿價格每噸達1600多元。

   由于機械化收割的及時、快捷、高效,苜蓿還沒有盛開紫花時,在孕蕾期進行收割、打捆,減少了收獲加工過程中葉片損失,有效防止了苜蓿草內粗蛋白的流失,粗蛋白含量高達18%至22%,居國內優質苜蓿草前列,成為牛羊適口性好、營養豐富的“漢堡包”,深受養殖、畜牧企業熱捧。

   以粗蛋白含量來論草產品價格成了當下用戶追求的熱點,誰有了優質飼草料,誰在肉產品、奶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市場上擁有“話語權”。永昌農場的苜蓿草就近為金川區境內的甘肅農墾天牧乳業有限公司提供了優質飼草,使該公司奶牛生產的鮮奶蛋白質、微生物、體細胞等重要指標均超過國家標準,為企業發展有機鮮奶提供了支撐。

   “苜蓿是永昌農場的主導產業之一。農墾改革的征程已經開啟,我們充分發揮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引領作用,圍繞農墾的資源稟賦優勢,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永昌農場董事長、總經理黃斌告訴記者。

   據悉,永昌農場著眼于我省人工種植紫花苜蓿面積多年來居全國第一、草產品日益為全國養殖企業青睞的優勢,建成了萬畝高標準苜蓿基地。永昌農場推廣苜蓿標準化生產技術,使3年生苜蓿草平均單產達到1噸;從種植到收割、翻曬、打捆等實施全程機械化;種植苜蓿還改良了中低產田和鹽堿化棄耕地。永昌農場引領河西走廊中部地區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商品苜蓿草生產基地,優質苜蓿產業正成為一項綠色產業、朝陽產業蓬勃發展。

   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 打造標準化高原夏菜基地

   永昌農場的8000畝蔬菜基地,既分類精細,又集中統一,放眼望去,廣袤無垠的大條田里,一株株、一棵棵蔬菜長得整整齊齊,像成千上萬列隊整齊的士兵一樣,令人震撼。這里沒有了我們通常見到的農民承包集體土地的幾畝、十幾畝、幾十畝蔬菜,也不同于千家萬戶種植的“雜亂”和“細碎”。由于甘肅農墾集團建立和完善了大農場套小農場的雙層經營體制,又保留了農場“統”的組織優勢,永昌農場1塊大條田少則幾百畝、大到3000畝,平均1000畝,遠高于全省、全國戶均規模,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規模優勢。

   高原夏菜的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等特征,在這里一覽無余。連片日光溫室里,綠茵茵一片,各類蔬菜苗已在托盤里育成。工人們用大貨車、農用車將8層托盤蔬菜苗拉運至地頭,組織工人們在已翻耕好的田間,按照標準進行移栽。移栽的蔬菜實行統一澆水、統一施肥、統一管理。由于統一的“工廠化”生產模式,但見田地里的同一品種的蔬菜,像從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一樣。農場職工感慨道:“到了采摘收獲季節,這里的西紅柿個頭、重量、形狀幾乎一樣,便于統一包裝、過秤、打包及上市。”

   永昌農場生產無公害、綠色及有機蔬菜獨樹一幟。這里海拔高約1800至2200米,干旱冷涼,病蟲害少,遠離工礦和城市人口密集區,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具有獨特的自然條件優勢。加之鄰近的永昌縣被列入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縣,永昌農場借勢全面倡導健康、天然、營養的高原夏菜生產理念,建立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追溯體系,致力于打造面積達1.5萬畝的全省最大規模連片的無公害綠色高原夏菜標準化基地。

   為提高市場競爭力,永昌農場種植高原夏菜從東向西推進,形成錯峰銷售。西面地塊上剛剛移栽了菜苗,東面地塊上的蔬菜已是碧野千里。一行行青筍舒展著嫩綠寬大的葉子,散發著清香;一棵棵綠油油的西蘭花,在碧藍葉子的托底襯托下顯得格外新鮮水靈。

   永昌農場加大招商,完善蔬菜產業的產業鏈體系。一位廣東老板流轉了220多畝地種芥菜,目前1斤芥菜批發價高達15元,市場價約20至30元,是高檔精細菜,他特別看中了這里富饒的光熱水土資源和水肥一體化的膜下滴灌設備,準備明年流轉一整套滴灌系統的1300多畝地種芥菜。地頭一隅,嶄新的蔬菜保鮮庫拔地而起,由蘭州老板方定鴻投資2000多萬元建起了20座、貯藏能力達6000噸的保鮮庫,已調配好電力設施,為即將上市的蔬菜做好了保鮮倉儲準備,并輻射帶動周邊蔬菜大戶、販運戶增收致富。

   弘揚農墾精神 做強特色休閑旅游產業

   在永昌農場青山分場,高約五六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榆樹、鉆天楊、小葉楊綠蔭如蓋,3000畝梨園果樹枝葉繁茂,幾百畝的田野菊散發著清甜芬芳的花香氣息,43萬立方米的“如意”水庫碧波蕩漾。如畫的風景里,農墾職工搭建起帳篷、太陽傘、蒙古包,用自產的山野之香發展“農家樂”,吸引外地車輛絡繹不絕,廣東、山東、新疆及蘭州、敦煌、金昌等地游人如織。曾經對外“老死不相往來”的農墾農場,如今加強對外交流,以“農家樂”吸引人氣。據悉,“五一”及“端午”小長假期間,僅青山分場每天接待游客就達3000多人次。

   “這些綠化樹木有些年成了。”永昌農場黨委書記張泌介紹,早在上世紀60年代,蘭州軍區806名退伍官兵肩負國家使命投身到了西北這片荒漠,栽樹播綠,創建家園,經過農墾三代人百折不撓的開拓,將這片飛沙走石的荒地開發成田林路渠整齊劃一的現代化農場。

   據悉,永昌農場將積極融合金昌市發展“紫金花地、神秘驪靬”旅游產業,與地方合作共建休閑農業旅游示范園、產業開發園。在青山分場建立千畝梨園、虞美人花卉、大林木等觀賞、納涼休閑農場;在東寨分場發展采摘體驗式的田園風光、開心農場;在墾區的一些特殊地點建農墾展覽館、陳列室,傳承農墾文化,讓后人感受農墾人戰天斗地、艱苦創業、拼搏奮斗的農墾精神。

   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永昌農場秉承農墾精神,改革創新,探索實踐,農墾事業發展必將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