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武都區魚龍鎮王家溝村剩余的最后幾戶危舊房得到全面拆除。為了實現拆危治亂徹底清零,魚龍鎮村干部上門100余次耐心講政策、談變化,終于得到了他們的同意認可,并積極配合進行了危舊房拆除。
“剛開始群眾不愿意,我們一趟又一趟、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剩余的這幾戶一拆,王家溝村就能夠徹底實現清零了......”王家溝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興說。“我家閑置的6間土坯危房,平常堆放雜物,當時拆除時還是有些不理解,現在通過拆危治亂,整個村莊整潔了、干凈了、變亮了,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住的特別舒服......”王家溝村村民王海紅高興的說。
王家溝村拆危治亂工作僅僅是魚龍鎮拆危治亂工作中的一個縮影。截止當前,全鎮共拆除危舊房2440戶11291間、殘垣斷壁586處5281米,清理各類垃圾雜物共約799.8噸、投入挖機、鏟車等機械903臺次、人力11102人次。
自拆危治亂工作開展以來,武都區始終堅持把群眾利益擺在首位,通過召開群眾會、逐戶逐人宣傳動員,充分利用隴南鄉村大數據、千村千群等平臺發布信息,大力宣傳中央和省、市人居環境整治有關政策和“占新拆舊,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切實做好引導和宣傳動員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對一時不能接受和拒絕拆除的,由村社干部、黨員和有威望的群眾組成工作組一次次上門耐心做思想工作,解決群眾身邊難題,用真情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在拆除危房和殘垣斷壁的同時,武都區堅持“拆”“治”結合,全力做好拆除后土塊木頭亂堆、雜物柴草亂放等整治工作,并根據拆除后的立地條件,按照“宜建則建、宜綠植綠、宜耕還耕”原則,采取復墾、種植花草蔬菜、植綠護綠等方式,引導群眾在房前屋后空閑地塊種植花草樹木。結合實際就地取材,利用拆除下來的椽木、竹子、舊木板、瓦片等廢舊材料編制籬笆、柵欄,打造小花園、小菜園等小景觀,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堅持“保”“修”結合,與補短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相結合,對具有保留價值,能彰顯鄉村特色,傳承鄉村文脈的古民居、祖屋及主體安全、有使用價值的土木結構房屋等進行修繕維護,全力保護原生態傳統村落,保住文化留住鄉愁。堅持“清”“護”結合,將“拆危治亂”工作與全域無垃圾、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人員、生態護林員等作用,化段包干,集中開展清垃圾、清雜物、清河道、清溝渠“四清”行動,確保房前屋后、溝渠河道、村組道路及公共場所干凈整潔,村莊環境整治不留死角。同時,宣傳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養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做好日常環境衛生的保潔,切實解決“臟亂差”等問題,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拆危治亂拆除了危舊房和殘垣斷壁,“拆除”了群眾落后的思想觀念,改變了群眾陳舊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全區各鄉鎮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增強了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為建設幸福、文明、和諧的美麗武都奠定了堅實基礎。(通訊員 張虎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