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甘肅宕昌人大:斬窮根幫民富 筑牢為民情懷

時間:2020-03-28 16:03:2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婷點擊:

甘肅宕昌縣賈河鄉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后,經?梢钥匆娺@樣一個愛民群體,他們與農民交朋友、進村入戶隨身帶著小本子,聽民聲、察民情、聚民意,記錄著貧困戶的詳細情況和內心訴求。他們真誠奉獻,不辭辛勞、為民解憂,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人大代表的初心。他們就是群眾的貼心人——宕昌縣人大辦派駐賈河鄉彭都村、簸箕村幫扶工作隊。

辛勤付出 爭當廣大群眾的貼心人

真蹲實駐解難題。連日來,走進彭都村自來水管網改造升級施工現場,挖掘機、三輪車等開足馬力開挖作業,工人們戴著安全帽和防護口罩正在埋設管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以后吃一口就不用愁!這個老大難總算是靠縣人大幫扶隊給咱們解決了今年3月16日,戰疫情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啟動后,彭都村建檔立卡戶李含得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早在年前,村里就自來水,但由于年久失修、入戶管網堵塞破裂等原因,供一直不正常,雨天變泥湯,天晴找水吃,大多數時間,部分村民都要專門騰出一個勞動力很遠的地方取水。李含得老兩口,孩子都常年在外務工,自己家離供水點較遠,來回一趟就得大半個小時,再加上年大,身體弱,吃水難一直李含得老人的心頭病。前段時間,這一難題終于解決。幫扶隊員專題匯報縣人大常委會,鄉黨委書記蒲新強多次去縣水務部門匯報協調臨時供水點8個,初步緩解了當地群眾吃水難。“多虧了鄉縣鄉領導、幫扶隊員們真情幫扶,讓我們吃上了安全水,幸福水,以后再也不用冰天雪地里出去水了!”李含得笑著。

縣人大幫扶干部發揮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準確反映群眾的利益訴求,圍繞群眾所昐、所需、所求,促進民生實事的落實,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縣人大駐村扶貧干部將自來水管網改造升級項目匯報縣人大常委會,及時協調縣水務局,目前,投資35萬元的飲水管網改造工程,順利推進。屆時全村群眾將接入24小時無障礙自來水,告別吃水難問題。正在施工現場配合技術人員搞協調服務的人大幫扶隊員於勝安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駐村幫扶干部,人生地不熟,但深刻感受到,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最關鍵的是要多交心,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化群眾,只有全心全意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才能贏得老百姓的充分信任。工作隊員王高才介紹,從2017年4月開始,縣人大抽調6名機關干部蹲點駐村,分別擔任幫扶隊長、31名機關干部職工應聲而動帶著感情,帶著課題直奔一線,與彭都村、簸箕村同寨村貧困戶144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在農戶家里、田間地頭,調查摸底,掌握情況,座談討論,征求意見,找準了群眾的憂心事、煩心事。

2018年7月,彭都村鷂子林社發生暴洪災害危機全村30戶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幫扶隊員將向縣人大常委會、鄉黨委、縣政府匯報后,縣級包鄉領導王仲華、鄉黨委書記蒲新強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組織干部群眾搶險救災,投入11萬元,調運挖掘機、裝載機等大型機械,清理泥石1200多方,輸通了河床、排查了不安全隱患。

聽民意、察實情、辦實事、解決群眾身邊事。作為縣人大派駐的扶貧隊員,自入駐彭都村以來,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隊長趙啟明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很快贏得大家信任。通過調研走訪了解到彭都村六社貧困戶王來喜妻子袁樹花身體殘疾,僅一人務工,一家3口人的生活入不付出,全家的生活擔子都壓在了王來喜的肩上,生活十分艱難。全家因此成為重點掛牌作戰對象,他的“特殊家庭”,“換來”了人大幫扶隊員的關愛和幫助。趙啟明積極與縣殘聯協調聯系,收集并遞交申請材料,第一時間將申請免費輪椅送到家中,并仔細講解使用方法,并協調縣中醫院還幫助辦理了殘疾證,享受殘疾補貼,申領到醫療救助款300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以后也有脫貧的希望了,家里更有希望了。

“感謝幫扶干部的關愛,送輪椅、辦殘疾證、領補貼、搬新房,真正解決了我們殘疾貧困家庭的實際困難,袁樹花代激動的說。

真心幫扶  爭當產業發展的探路人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致富,產業支撐是關鍵。循著這一思路,人大幫扶隊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路子,通過引路子、引資金,把“五小”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工作重點,以造血為主,以輸血為輔,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幫扶隊員走訪典型戶,對村里在養殖、種植方面有代表性的農戶深入家中或田間地頭,進行個別交流;對全村的農戶逐一走訪,聽取意見和建議,進而初步吃透了村情,找出了村里貧困的根源,有了切實可行的扶貧思路。按照全縣“三變”改革精神和產業十條路實施辦法,積極扶持發展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2個。合作社帶貧農戶 69 戶,主要經營范圍涉及中藥材種植和家畜、家禽、土蜂養殖、加工、銷售及勞務輸出等,采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致富,確保每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至少有2到3項穩定收入來源。

去年春耕生產中,幫扶隊幫助簸箕村調撥洋芋籽種588袋,戶均4袋;協助村兩委創辦了簸箕村農民特色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運行正常,平均年凈收入達5.1萬元。吸納29戶貧困戶實現就近就業。完成2O19年預脫貧戶的核定工作,今年脫貧18戶68人,剩余3戶11人,預計2020年脫貧。幫助彭都村辦理養老保險445人,實際參保人數為445人,繳納養老保險95730元,參保率達到了100%。建立扶貧發展互助資金協會1個20萬元,入社群眾60戶,貧困戶入社達40戶,為經濟困難戶借款20筆20萬元。

感化群眾 爭當基層黨建的引領者

戰疫情復工復產期間,彭都村黨支部書記荔張平,每天和縣人大幫扶隊員們全覆蓋入戶,現身說法,講政策、講做法、講經驗,引導黨員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治理,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積極組織動員勞務外出工返崗復工、家門口就業。自從選任書記、主任“一肩挑”后,荔張平他感覺這份忙碌背后,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僅僅兩年時間,彭都村大變。它不僅一舉摘掉軟弱渙散村的落后帽子,而且實現了整體脫貧目標。

選強帶頭人培育主心骨。抓好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做好脫貧攻堅的關鍵。于是,扶貧工作隊與幫扶村積極探索以黨建帶扶貧、以扶貧促黨建的模式。2017年4月,宕昌縣人大幫扶工作隊員到村后,把脈尋因,對癥下藥,集中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實施了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使得軟弱渙散村級班子凝聚力、戰斗力、號召力明顯增強,村級運行管理更加規范高效。

2017年,縣人大幫扶隊駐同寨村僅有一年時間,也是投入最多,變化最大的一年,他們的真心幫扶感動和感化了當地的干部群眾,辛勤的付出,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評。投資120多萬元,新建群眾文化舞臺一座,修通鄉村公路36.7公里,硬化廣場120平方米,建成集黨群議事、黨員活動、便民服務為一體的村級黨建文化陣地,文化墻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八個醒目大,讓群眾進一步增強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一肩挑”,挑出新思路,挑出新動力。彌補民生短板解決服務難題,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在駐村中我逐漸認識到,村里可能沒有太多大事,村民的事大多是針頭線腦、上學就醫、種植養殖這樣的事,很多都很具體,可這些都關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對每個人和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大事,對駐村干部來說,自然也都要當成大事去辦。我們從群眾的小事做起,服務群眾。在彭都村黨群眾服務中心,記者采訪時幫扶隊員王高才深有感觸地說。

我們從群眾的小事做起,服務群眾。駐村扶貧干部和群眾成為一家人,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把孤寡老人的安居工程惦記心上,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經濟收入,從細微處著眼,從養雞下蛋入手,工作隊幫助楊信寶等孤寡老人銷售雞蛋,同時改善他們的生活居住條件,使彭都村4戶孤寡老人、五保老人都告別了昔日的土坯房、籬笆房、簡易房,住上窗明幾凈的磚混房,安全房。目前,彭都村拆除危舊房屋63戶287間,危房改建戶13戶,已竣工12戶。

完成群眾安全住房拍照、飲水安全鑒定198戶工作。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596人,已脫貧94戶443人,尚未全面脫貧,擬定于2019年脫貧38戶146人,2020年脫貧2戶6人。

深度貧困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要實現“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的目標,一定要啃下這塊難啃的“硬骨頭”。而要啃下“硬骨頭”,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直到實現攻攻堅的目標。3年來,縣人大幫扶隊積極想方設法為幫扶村協調解決一批憂心事,想方設法籌措資金200多萬元,先后完成了彭都村田間道路3公里,協調水務局修建供水點8處,實施人畜飲水管網改造升級工程,修建便民一座,保護莊河堤1000米,安裝通訊機站一座,路燈90盞,春節前夕為幫扶村群眾贈送春聯473幅,幫助聯系的貧困戶2019年脫貧56戶214人,兩村實現整體脫貧。這是宕昌縣人大駐賈河鄉幫扶村以來的“成績單”,縣人大辦公室被評為2019年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劉國慶)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