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強國》發表文章8篇,《旗幟網》發表文章6篇,《甘肅日報》發表文章2篇,甘肅省扶貧網發表文章7篇,《隴南駐村干部》《宕昌黨建》《宕昌文旅》等地方微信公眾號平臺發表文章30余篇……”翻開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駐宕昌縣車拉鄉吊堡子村幫扶工作隊長、第一書記陳華的微信朋友圈,滿是各類工作信息、心得隨筆,有嚴謹的工作信息,也有生動的散文隨筆,但無不是與一個關鍵詞相連:扶貧。
“這些文字,全是我做的‘大山功課’,”陳華介紹道,“一方面,我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扶貧工作重要講話精神及各類政策、知識,指導自己做好駐村扶貧工作;另一方面,通過手中的筆抒發幫扶感觸,記錄駐村生活,也體驗到了精神成長的樂趣,是支撐我度過駐村艱苦生活的精神力量。”
的確,在文字中,我們看到了陳華的扶貧情懷,也體察了他的駐村心路歷程。從2019年5月份駐村以來,圍繞駐村幫扶工作,聚焦基層群眾生活,陳華筆耕不輟,沒有一日不心有所思、感而慨之。
剛來駐村,人生地不熟,陳華將微信圈隨筆主題定為“張臂笑迎”,激勵自己張開臂膀,笑迎新生活。他寫下了:《隴南的山》,盛贊宕昌大地美麗風景;《重壓下的笑容,更顯燦爛美麗》,將關注的目光投向貧困群眾的日常;《讓奮戰扶貧一線,為青春打上靚麗底色》,為自己打氣鼓勁。這些文章是他的精神鼓舞和動力支撐,在主動融入群眾,積極調適心理的努力中,他很快戰勝了初來乍到時對于新環境的陌生感和孤獨感,遂將微信圈隨筆主題改為“坦守笑語”,體現出他對于環境由努力接受到泰然安處的欣喜變化。
入戶問詢百姓冷暖,地頭調研群眾生產,忙碌而充實的駐村日子一天天逝去,同樣一頁頁翻過的,還有陳華對于眼前生活、工作用心書寫的篇章。在《翻過了夏,我們邁進了秋》一文中,他回顧由夏入秋期間的工作收獲;在《宕昌的雨,特別的雨》中,他坦承宕昌的雨,之所以顯得特別,是因為難得的扶貧機緣;在《宕昌的雪》中,他將艱苦冬日駐村生活寫的詩意盎然,表達出做好了迎難而上的精神準備。隨著眼前大山由翠綠泛起金黃,而后著上一襲素潔白衣,再換了綠色春裝,陳華的心境、心緒也一路逶迤走來。期間,多少次佇立山巔聽風、看山、望月過程中,他坦承也有過彷徨、焦慮和孤獨,但這條心路,雖然蜿蜒曲折,但終歸指向明確,不斷向上挺進,這番“淬煉”歷程,在他的文章中體現得清晰異常。《脫貧一線是黨員干部的“大熔爐”》《共產黨員要注重“練心”》《讓愛國之情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榮光》《與群眾打交道,要嚴防“三氣”,秉承“三心”》……一篇篇文章,彰顯出安心駐村的情懷,洋溢著傾情幫扶的赤忱。
除了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加強學習研究、提升理論武裝,陳華還及時撰寫工作信息報道,注重宣傳,傳遞愛心,呼吁社會各界對貧困山區群眾給予關注、幫扶。在《扶貧必扶智,星火終燎原》中,他總結中科院蘭州分院幫扶工作隊認真落實“志智雙扶”要求、開展教育扶貧工作情況;在《拆治結合促村莊換新顏,內外兼修帶群眾奔小康》中,他梳理車拉鄉聚焦“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5+1”專項提升行動大力開展拆危治亂工作實踐;在《外出情牽家鄉,留守心懷夢想》中,他記錄了吊堡子村外出務工青年返鄉后與村上學子舉行新春聯誼會,互相激勵,彼此守望的感人畫面;在《愛心口罩,將溫暖傳遞給山區孩子》《戰“疫”一線,一面面黨旗迎風招展》《傾力驅魔,同心守望》《黨旗獵獵,春潮滾滾》等文中,他熱切關注抗疫一線工作,拿起手中的筆毅然投入戰“疫”。
“感謝這一年的駐村幫扶生活,讓我有機會為群眾幫辦實事,也讓我個人收獲良多。在與群眾的朝夕相處中,我更加擦亮了共產黨員的精神底色,在日復一日的‘大山功課’中,我更加懂得了初心使命的分量。”說起駐村經歷帶給自己的收獲,陳華滿懷感激之情。
春暖花開,宕昌大地處處透著盎然生機。陳華亦在《扶貧干部,須涵養為民情懷》《春天里,把自己種進腳下大地》《人,要融入腳下大地》等文中抒發著自己作為扶貧干部投身于今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殲滅戰的激情與喜悅。
采訪中,筆者感慨不已:駐村扶貧,情懷多么重要,須先要將精神住下來。
在陳華的文章《美,源于何處?》中,我們找到了這位第一書記駐村更住村、掛名必干事,安心駐守,扎根農村的“答案”:美,源于何處?美,源于心里!(包東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