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自然資源局干部王睿強自去年6月被選派到王壩鎮山青村擔任第一書記以來,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大力培育富民產業,通過發展黑木耳種植,帶動全村群眾增收致富。
盛夏時節的王壩鎮山青村,青山環伺,碧水繞村,村頭的黑木耳種植基地里,一排排白色的菌棒整齊排列,上面密密麻麻長滿了鮮嫩的黑木耳。村里的第一書記王睿強正在跟技術員一起查看黑木耳的長勢,商量著即將進行的第一茬黑木耳采摘的事。
山青村位于王壩鎮西部,現有人口71戶292人,2014年有建檔立卡戶43戶187人,經過這幾年努力,已有42戶182人脫貧,截至目前,還有1戶5人未脫貧。
去年6月,初到山青的王睿強就深切認識到,只有村上有了一個好的產業支撐,才能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致富。通過一段時間的入戶走訪,王睿強發現,山青村地處林區,山多地少,林業資源豐富。作為一名自然資源系統的干部,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著更加深刻認識的王睿強來說,如何在保護好當地豐富林業資源的前提下,培育、發展、壯大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成為了王睿強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在深入調研,廣泛征求群眾發展意愿的基礎之上,王睿強立足自身行業優勢,積極協調縣自然資源局,按照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要求,將山青村11名貧困戶增補為生態護林員,每人每年工資8000元。今年,在縣自然資源局和王壩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睿強又同技術人員到山青村各個山頭地塊調研,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山青村群山環繞、森林茂密、氣候濕潤的土石山區特點,最終決定發展黑木耳種植產業。
說干就干,王睿強利用上級組織部門撥付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資金50萬元,建成了山青村黑木耳種植基地,購買菌棒5萬個,引種黑木耳5畝,帶動貧困戶25戶,吸納就業19人,同時,10萬的產業發展補助資金也正在積極爭取當中。眼下,基地建成后的第一茬黑木耳即將進入采摘階段。按照王睿強的估算,基地年收入將達到20萬元左右,增加村級積累4萬元左右。通過發展黑木耳種植,將為山青村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更加堅定了王睿強幫助群眾致富增收的信心。
“去年,到村上之后,我發現山青村的產業比較單一,但森林茂密,氣候濕潤,經過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協商,決定發揮我們自然資源系統的行業優勢,向幫扶單位爭取生態護林員11名,今年我們又協調引進了黑木耳種植,目前我們即將采摘第一茬黑木耳,我們希望能夠把黑木耳產業作為山青村的主導產業,帶動全村群眾共同致富。”王壩鎮山青村第一書記王睿強說。
駐村期間,王睿強帶領駐村幫扶工作隊成員進村入戶,開展調研,廣泛宣傳精準扶貧政策,積極配合村兩委班子開展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普遍認同。
“一年來,王睿強同志把我們村上的事情當做他自己的事情來干,積極配合我們村上開展基層黨建、兩不愁三保障沖刺清零行動、拆危治亂、黑房子改造提升等工作,王書記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都非常扎實,村上和群眾對他們的工作非常支持,非常滿意。”王壩鎮山青村黨支部書記史從朝說。
“駐村以來,王睿強同志勤勤懇懇工作,扎實認真,政治站位高,在做好幫扶工作的同時,積極協助鎮村兩級開展工作,鎮黨委政府對山青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工作是非常肯定。”王壩鎮司法所長趙文祥說。
通聯:融媒體中心記者 郭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