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以來,成縣蘇元鎮境內普降大到暴雨,降雨量累計達230毫米以上,境內犀牛江、六巷河暴漲翻堤,強降雨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造成全鎮10個村489戶1930人受災,全鎮2條鄉道、33條村社道路多處發生水毀、塌方;49戶126間住房倒塌或受損;16根供電線路倒塌,全鎮停電停水,通訊不暢;水毀河堤3處280米;農作物受災面積434.9畝,絕收75.0畝;直接經濟損失達3000多萬元,截止8月17日凌晨,全鎮已緊急轉移安置群眾825人,集中安置421人。
連日的強降雨,位于大山深處的蘇元鎮虎埡村災情十分嚴重,山洪肆虐、河水暴漲,泥石流、滑坡、塌方隨處可見,電力、通訊、供水全部中斷。埡合社、白崖社、觀音社、棉上社、棉下社、昌河壩社共有119名群眾等待轉移,特別是位于犀牛江邊的虎埡村昌河壩社,前有脫韁野馬般肆虐的犀牛江水,后有隨時可能滑坡的巨大山體,形勢十分危急!
在得知虎埡村險情后,蘇元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緊急召集鎮村干部組成5個工作組,徒步奔赴虎埡村埡合社、白崖社、觀音社、棉上社、棉下社,逐戶逐人、宣傳動員群眾轉移撤離。
蘇元鎮虎埡村的駐村干部毛劍輝、張芳飛對記者說:“在16號上午轉移群眾的過程中,我們鎮村干部到最偏遠的棉上棉下社挨家挨戶動員準備撤離,由于祖祖輩輩群眾都生活在這兒,他們守著日常經營的小飯館、小賣部、建筑材料銷售點,望著一磚一瓦新建起來的房屋,說什么也不愿意撤離。抵觸情緒很大,認為撤離根本沒必要,覺得我們小題大做。”
情況很危急,但群眾人心很齊,一戶不走,整社人都不走,就這樣反反復復,張家同意、李家反悔,面對困難,蘇元鎮鎮村干部沒有退縮,他們反反復復登門、無數次苦口婆心的勸說,終于在16號早上做通整村的群眾思想工作同意撤離。然而,由于通村主干道滑坡垮塌非常嚴重,隨時有巖石墜落,拖家帶口的大隊人馬只能沿小路和山坡行走,大雨如注、山勢高峻,道路險阻,一邊既要背著80多歲臥病在床無法行動的老人、擔憂剛出生2個月的嬰兒情況,一邊又要警惕觀察山體是否有滑坡的跡象,行走異常艱難。
虎埡村村醫鄧力為激動的說:“當轉送群眾的最后一輛車輛剛剛開過,巨石滾落,大面積滑坡呼嘯而下,差一點點就吞噬了整個車,現在回想起來,生死一瞬間,真讓人后怕!”
蘇元鎮辦公室干部王梅感慨的說:“我們鄉鎮干部太不容易了!這些天不光要做好群眾安全工作,又要隨身帶著油鋸、手鋸、鐵锨,逢山要會開路、遇水要會架橋,還要及時清理路上的石頭、樹枝、淤泥。我們鄉鎮干部真是名副其實的萬金油呀!但是,只要我們的鄉親能安全轉移,再苦再累也值得。”
面對困難,蘇元鎮干部勇于擔當,沖鋒陷陣,充當開路先鋒,分三批護送群眾緊急撤離。從16號早上8點一直到下午2點半,虎埡村安全轉移119名群眾,其中投親靠友33人,集中安置86人,集中安置點設立在蘇元鎮大坡學校和龍窩村五保家園,同時,設立了黨員先鋒崗,制定管理制度,明確責任分工,統籌協調安置點各項工作。
“對可能發生滑坡、泥石流災害地帶的群眾,我們堅決組織轉移,應轉盡轉決不拉一人,特別是老人和婦女兒童先行。由于前期的脫貧攻堅普查工作我們的很多干部已連軸轉1個多月沒有回家,現在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就為了讓全鎮群眾決平安。”蘇元鎮黨委書記孔凌凌說。
虎埡村棉上社杜累花老人對記者哽咽的說:“我一個80多歲的老婆子,沒想今天我能坐在這里和你說話,10里路都是包村領導王愛林、村干部剛釗、王小權他們換著把我背上來的,到安置點后,鎮上還為我們專門辦了大灶,一日三餐都安排的很妥當,我們有熱飯吃、有熱水喝、年輕人都用發電機給手機充電,生了病隨時可以找村醫。什么好?關鍵時候啥能靠的住?還是共產黨最好!共產黨最能靠得住!”
災情發生后,蘇元鎮第一時間發布預報預警信息,科學調度,快速反應,組織發動群眾成立了11個358人的抗洪搶險應急救援隊伍,全力開展人員避險轉移、安置、生產自救等各項救災工作。從8月12日起,蘇元鎮開始積極有序轉移安置受災群眾。
在防汛抗洪過程中,蘇元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群眾安危當做頭等大事來抓,運籌帷幄,主動擔當作為,堅決保證全鎮受災群眾零傷亡。而地處“雞鳴四縣”之稱的蘇元鎮虎埡村群眾轉移安置工作正是這場抗洪搶險攻堅戰的縮影,他們的戰斗還在繼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