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孟明春)今年以來,武都區堅持把基層治理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推動頂層設計與基層經驗有機結合,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新路子,凝聚鄉村治理合力。
自治為基,激發鄉村治理“內生力”。按照“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原則,堅持把黨建引領貫穿于民主自治全過程,以黨群活動日、群眾議事日為載體,結合政協協商議事基層工作站職能,積極引導群眾圍繞改革發展穩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開展說事議事和民主協商活動,提高群眾參與鄉村規劃、產業發展、矛盾調解、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彰顯群眾自治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目前,開展說事議事和民主協商活動8500余場次,辦理實事3500余件,有效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工作機制在全區縱深開展。
法治為要,增強鄉村治理“驅動力”。大力開展法治教育,全面推進“八五”普法工作,積極創建“法治示范小區”5個、“法治廣場”58個、法治示范村55個,青少年法治實踐基地2處,開展“法律明白人”和“人民調解員”培訓120余場次,使法治宣傳深入人心。全面推進“一社區一法律顧問”和法律援助工作,為40個鄉鎮(街道)698個村(社區)簽約法律顧問,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法律服務。建立健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矛盾化解“三聯調”協調聯動機制,完善縱橫互聯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成立鄉鎮、村級個人調解室7個,金融調解工作室1個。目前,調處各類矛盾糾紛3061件、調解成功2988件,切實把化解矛盾的關口前移到群眾家門口,把矛盾解決在源頭,推動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德治為本,激活鄉村治理“浸潤力”。規范完善村(社區)紅白理事會和村規民約,大力推行道德紅黑榜和失信失德公示曝光制度。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在全區范圍開展“道德模范”“星級文明戶”“五好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教育引導群眾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同時,強化傳統文化傳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浸潤,建設文化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文化陣地720余處,開展道德文化講堂500余場次,播放紅色影片10余部,受教育群眾26萬余人,賡續紅色基因與傳統文化的群眾基礎更加廣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