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隴南市徽縣:集聚人才“活水” 賦能生豬養殖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2-04-25 10:04:2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近年來,虞關鄉不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市縣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始終堅持黨建引領,以建設“四強四好”基層黨組織為目標,以實施“六大工程”為抓手,以開展“五比五看五提升”行動為載體,以“黨建+”產業發展模式為契機,圍繞全鄉發展大局,堅持把人才作為發展之源、創新之要,聚焦鄉村產業發展,持續推動人才鏈產業鏈深度融合,進一步把農村實用人才“聚”起來、“留”下來、“用”起來,為全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堅持人才引領培育現代化“新農民”

培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辦起一個企業、興起一個產業。虞關鄉始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思路,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理念,大力實施“招才引智”工程,不斷健全完善“黨支部引領、政策引導和村干部帶頭、黨員帶動、能人帶富”的“雙引三帶”產業發展機制,積極探索“以才引才”模式,用好黨員示范帶動、市級鄉土人才引領,帶動人才資源向一線聚集、在田間地頭成長、在村社一線匯聚力量,以雙興農牧為例,培養了一批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大學生黨員“新農民”,不斷為全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引來人才“活水”。

傳統養殖業注入現代化新鮮血液

按需引才、按需育才。徽縣雙興農牧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文波便是我鄉實施“招才引智”工程培養起來的市級鄉土人才,大學畢業后,他重返家鄉,運用大學所學,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轉型升級傳統養殖場,多措并舉擴產能、抓管理、延鏈條、謀創新,不斷提升生豬產業規模化、現代化、生態化水平,努力實現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綠色發展高標準規范化生豬養殖新路子。走近雙興農牧產業基地,整齊劃一的廠房,干凈衛生的圈舍,全方位可視化管控,產房、保育室、育肥室等功能科室一應俱全,為了建設未來豬場智能化養殖系統的母豬繁育基地,豬場采用 “漏縫地板+微生物”現代養殖模式,引進雨污分流、微生物發酵養殖廢棄物,現如今雙興農牧產能已達到全國先進水平,豬仔的成活率達到了99.6%,據統計單頭母豬年均產仔達27頭之多,在本行業達到領先水平。目前,公司共建成標準化養殖基地兩處,年產仔豬15000頭,年出欄育肥豬6000頭,按照現在的市場行情,仔豬每頭700元,每頭育肥豬平均達260斤,每斤7.4元,年產值可達2200余萬元。

延長產業鏈條構建新格局

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在此基礎上,文波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整合現有資源,建成飼料廠,加大技術投入,加強人才培養,不斷促進管理上經營組織化、生產標準化、裝備設施化、要素集成化、特色產業化“五化”標準,年出欄三萬頭的三期繁育基地開工建設,雙興農牧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按照當前生豬養殖低迷期,預計產值將達到6000余萬元,穩步推進我鄉生豬養殖鏈條趨于完整、融合度較深、科技含量較高、綠色生態環保高效的生豬產業發展新格局。

家門口賺錢打開多贏局面

以發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發展。近年來,虞關鄉以黨建“第一責任”引領和保障發展“第一要務”,聚焦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通過龍頭公司+基地+農戶、農戶入股分紅等各種形式發展不斷壯大生豬養殖產業,把具有產業基礎或發展熱情的農戶吸納到產業發展中,通過輻射帶動,全鄉共發展規模化、現代化養豬廠、合作社及能人大戶26家,通過技術入股、勞務入股、資源股等形式讓越來越多的群眾嘗到了產業升級的甜頭,分到了抱團發展的紅利。

快速發展的生豬養殖業,已成為虞關鄉群眾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邁步走向小康的又一重要引擎。現如今,在虞關鄉一座座標準化、現代化的生豬養殖基地、土豬散養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青山綠水間,共同唱響了“金豬”致富的虞關旋律,奏響了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嘹亮凱歌。

投稿單位:虞關鄉人民政府

投稿人:冉蕊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