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甘肅在線武都訊 編者按:“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社、急事不過夜、難事大家議”。今年以來,武都區王壩鎮把協商議事會作為政協協商走進基層、走近群眾的實踐舉措,從百姓關心的小事入手,找準切入點、結合點、著力點,將協商議事會打造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幫手”、黨員群眾的“連心橋”、委員履職的“新平臺”,讓協商民主在基層開花結果。
“議什么” ?選題定事渠道多
上午9點,一場別開生面的協商議事會在何家莊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行,會上,何家莊村專業化管理的村黨組織書記馮瑞青通報了上次協商議事事項——高速公路修建方恢復村社道路建設事項,并就此次議題——文化廣場的建設和日常管理展開了協商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氣氛熱烈。
這樣的協商議事會對何家莊村的群眾來說并不陌生,今年以來,何家莊村積極推進協商議事工作,組建了村級協商議事室,由市、縣政協委員,村“兩委”班子成員,群眾代表共同組成協商議事會,定期組織開展議事活動。村級協商議事會重點圍繞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矛盾糾紛排查等開展協商,協商議事會在政協委員、村“兩委”和群眾中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成了黨員干部和群眾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有益平臺。
“怎么議”?化解難題更高效
何家莊村靈活采取大會議、現場議、板凳議等多種議事形式,著力將協商議事會議融入村級日常工作,把協商議事會議開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同時建立了自治章程、議事規則、社規民約、民主法治等相關制度,規范議題選定、會議準備、召開、公示、執行等5個階段的工作步驟,明確“怎么議”,并將選定的議題、議事會的召開、議事的結果、執行的情況全程向村民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廣參與”!作風轉變村民樂
據了解,自從康略高速公路施工以來,何家莊村寇家莊社的通社道路成了群眾和村社干部頭疼的一件事,由于施工車輛和施工現場的原因,可謂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環境衛生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則是交通安全問題,進社的路口就是一座小學,上學放學人多更是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此,何家莊村把涉及道路問題列為要解決的重點事項,結合政協協商議事工作,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作用,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了相關部門和高速建設方的支持,在協商議事會上,參會群眾廣泛發表著意見,最后由協商議事會工作人員整理意見,并結合道路修建計劃,當場向群眾詳細講解了建設方案,獲得了群眾代表全票通過。
以往開群眾大會,把群眾請到村黨群服務中心提意見或建議時,大家都不吭聲,就會說“好”。但村“兩委”一旦決定做一個事時,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阻力。即便是一件明擺著對大家都好的事,如公共設施建設等,也總有幾個人跳出來反對。“你們干這個事,經過村民同意了嗎?征求大家的意見了嗎?”
通過協商民主議事,群眾代表不僅參與了協商,出了主意,而且往往還會繼續參與落實、參與監督。這對協商結果順利落地,作用十分明顯。通過協商民主議事,群眾平等參與協商,知實情、謀實事、行實權、得實惠,逐漸由對村組事務的不配合、不參與,轉變成為積極參與者。
“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鎮村干部與群眾同坐在一條板凳上,有問題就解決問題,沒問題就議發展,議出了一片新天地。“每次協商議事會召開之前,村協商議事會成員會提前收集整理群眾“急難愁盼”的一些事宜,在協商議事會上,經過集體議事、集體決策、反饋公示等流程,將議事過程、落實情況置于黨員、群眾的監督之下,著力解決村級事務決策不民主、群眾參與村級事務不廣泛等問題”。
讓“替民做主”變為“讓民做主”,王壩鎮本著有事多協商、遇事多協商、做事多協商的原則,讓各項事務民議、民決、民辦,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真正讓政協委員融入群眾,讓協商議事成果惠及群眾。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