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 馬育江)“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效益怎樣?技術如何把關?”近日,在永寧鎮的田間地頭,黨員群眾代表、種植大戶、貧困戶等來到田間地頭,開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課堂”。
“鎮上技術人員說這樣種大豆高產,我更有信心種了。”郭坪村民郭志超說,這里之前是一片撂荒地,得益于好政策,如今變成了“活”資產,農戶進行復合種植不僅可以得到種子和化肥扶持,而且鎮里還定期派出技術員進行培訓并實地指導,消除了農戶種植的后顧之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大多數農戶種植的方法還是老模式,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方法對了事半功倍,我們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戶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既提高了農戶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認識,同時讓他們掌握了種植技術,有了一技之長,變“輸血”為“造血”,解決了持續增收的問題,他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鎮農技站站長王春平說。
永寧鎮是農業產業大鎮,但是一直以來群眾種植糧食比較粗放、簡單,不是單一種植玉米,就是單獨種植種植大豆,收益不高。為進一步讓廣大群眾學懂弄通該模式種植技巧,充分發揮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一田多收、穩糧增收,一種多效、用養結合”的技術優勢,提高種植效益、增加群眾收入,按照鎮黨委、政府安排部署,由鎮農技站牽頭,組織農技站技術骨干走進田間地頭,圍繞科學種植、田間管理、施肥技術等內容,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大豆玉米種植和農機配套技術培訓指導,幫助農民把科學知識用于生產實踐中,有效提高了農戶種植積極性,切實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我一輩子都是種莊稼的,今天技術人員給我們講的這個套種方法聽起還可以,這種套種的話我們還要少花點勞力,按照他們講的這種套種方法到時種下去還能翻倍收入,那我今年改用他們講的這種方法試哈了。” 秋木林村村民石義聽了講解后,笑呵呵的說。
“今年全鎮推行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是穩住“三農”基本盤,構建更高層級、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舉措”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吳夢媛介紹,通過將課堂開展到田間地頭為群眾“傳經送寶”的方式,進一步提升群眾的體驗感,讓群眾實實在在掌握種植技術,讓農民種上“智慧田”,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目標。
今年以來,永寧鎮高度重視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工作,把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作為穩定糧食生產、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產業模式來抓,根據實際,搶抓農時,積極推進大豆玉米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試驗,克服傳統套種配置不合理、難以機械化、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問題,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種植效益、提升農村土地效率、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真正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做到強農富民、一舉多得,成為撬動農民致富杠桿。
據了解,今年,永寧鎮計劃大豆玉米復合種植面積達1400畝,通過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等舉措,群眾漸漸接受“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新型種植方式,目前,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正有序種植。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