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近年來,成縣高度重視城市社區建設和治理能力提升工作,把城市社區建設管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促進民生持續改善、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不斷加大投入、優化服務、提升質量,提高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一、加強社區建設,夯實社會治理整體基礎。目前全縣共有社區13個,設立社區黨支部13個,居委會下屬委員會或服務中心7個,社會組織31個,社區綜合服務設施24處,已登記在冊社區志愿者242人。2021年社區換屆后社區黨組織書記、居委會主任平均年齡36.4歲,比換屆前下降了6.4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達到95%以上。為解決社區工作力量不足的問題,專門為社區招聘了31名專職社區工作者,其中2020年13人,2021年18名,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為社區干部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和活力。通過租賃等多種方式,解決了社區辦公場所不足問題,東街、南街、西街社區辦公用房面積均達到了600平方米以上。在社區干部報酬方面,由原來每人每年2萬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萬元(支書、主任一肩挑的,在3萬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5萬元為4.5萬元),每年為每個社區居委會足額落實6萬元的辦公經費,確保社區工作正常運轉。
二、堅持多向發力,創新社會治理工作模式。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整合服務力量,針對城市社區人員構成復雜、不同行業階層的人群聚居的新情況,科學劃分網格,在社區全部實行網格化管理,實行“多網合一、一網多格、一格多員”,科學整合配備社會服務管理力量。加強黨群協作,構建以社區為“圓心”,轄區企事業單位、商圈市場等為“半徑”,聯系和服務黨員群眾為“周長”的功能圈,切實增強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黨群溝通更加便捷、黨群互動更加活躍、黨群關系更加和諧。強化組織引領,注重社區基層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居民公約”社區“小憲法”的約定引導作用和民主議事協商解決大小事務的作用,探索實行網格事務包干負責、上門代辦事項制度。針對城市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不斷完善社區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同時,依托社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會、健康講座、集體生日會、法律宣傳進社區等活動,不斷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營造良好的社會服務氛圍。
三、緊盯中心工作,落實社會治理重點目標。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平安建設和社會治理的安排部署,全力以赴推動中心重點工作落實落細。推動規范建設,配齊了鄉鎮政法委員,健全提升了縣級和17個鄉鎮綜治中心職能。化解矛盾糾紛,始終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作為夯實基層社會治理的根基,不斷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強化前段化解,全縣建立了276個人民調解委員會,按照“穩、調、幫、引”工作法,健全落實依法辦理、輿論引導、社會面管控“三同步”原則,高效穩妥處置敏感事件,從源頭上防范和減少影響基層安定的不利因素。深入開展矛盾糾紛“百日會戰”攻堅行動“回頭看”工作,全縣排查各類矛盾糾紛468件,化解441件,化解率94.23%;辦理上報長期信訪積案48件,通過省信訪部門審核銷號36件。依法懲治犯罪,堅持打防管控整體推進,縱深推進“落雪”、“陽光”、“民生”、“春海”、“昆侖”等專項行動,共破獲電詐、盜搶騙、涉毒、網絡、危害食品安全等各類犯罪案件40多起。落實重點管控,扎實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活動,持續開展社會治安大清查和社會面治安大管控,對重點場所和人員進行了地毯式排查,對81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和123名重點人員落實了“五位一體”管控措施;常態化推進護校安園專項行動,深化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工作,查處13類重點交通違法行為195起,道路交通四項指標同比下降。同時,在禁毒及反邪教宣傳方面,多種方式開展和強化全民禁毒、及反邪教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堅決守牢意識形態主陣地。
四、推動集約服務,增進社會治理便利程度。按照“抓重點、破難點、造亮點、少花錢、可利舊、促共享”原則,如期建成數字政府運營指揮中心和17個鄉鎮自助服務終端。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聯合隴南機場在城區設立城市候機廳,把機場航站樓部分功能延伸到市區,提供及時準確的航班信息和咨詢服務和自助值機、行李看護、出租車預約等延伸服務。緊扣“一件事一次辦”新特點、新需求,全力推動“無差別受理、標準化辦理、全流程監督、多途徑聯辦”,全面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將“應進必進”服務事項統一集中到政務中心窗口辦理,并逐項編制標準化辦事指南,實行一次告知、一次表單、一次聯辦、一次辦好,98個“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事項共取消材料122份,減少環節42個,壓減時限50個工作日。根據工作需要和群眾需求,及時開通政務服務“綠色通道”,創新設立“愛心窗口”、“登記難”化解專窗和“辦不成事監督投訴”窗口,完善“日督辦、季度通報”制度,全力抓好12345便民服務熱線轉辦工作,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為民辦事效能。在全市率先完成縣級1479項、鄉級1276項、村級15003項數字政府政務服務事項的認領編制,高質量完成了核對質檢、缺項動態清零任務,截至目前,辦理集成服務事項7000多件。
五、注重數字賦能,提高社會治理智能水平。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緊密結合縣情實際,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創新發展大數據賦能運用,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應急預警、政務服務、智慧醫療、電商分析等各大領域,依托大數據賦能,城市社會治理更智慧、為民服務更便捷。立足“4+3+N”定位,匯聚全縣信息系統和視頻資源,按照數據賦能、上下貫通、部門集成要求,打通氣象、水文等省直單位的數據系統,對接了隴南市自然災害預警系統、智慧停車、智慧社區、鄉村大數據、隴南醫保大數據等10多個系統,集成整合了政法、公安、交通、統計、發改等縣直36個部門的信息系統和數據視頻資源,打通了信息“壁壘”和數據“孤島”,實現了縣直各部門數據資源集中共享、匯聚分析、應急指揮等功能。借助數字化信息技術,探索建立了“無人警務室”,整合了便民服務、交通違法處理、居民身份證自助辦理、臨時身份證制證等智能服務功能,破解了傳統的8小時5天制服務“短板”,讓群眾所需的警務服務24小時“自助可選”。同時,充分發揮大數據數據便捷高效、智能集約特點,在助力疫情防控、支撐防汛減災、推進平安建設,以及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工業及智慧宣傳、智慧城管、智慧停車、智慧食安和電子駕照、電子醫保卡等領域和應用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大努力減少接觸、減輕負擔、提高效率,助推提升城區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成縣政府辦 王濤)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