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隨著暑期來臨,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看管難及作業無人輔導等難題,康縣寺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以剪子村“三個共同”促振興示范村創建為契機,充分發揮村黨支部“領頭雁”作用,依托關愛服務行動“1+5+15”工作法,持續提升農村共同管理水平和鄉風文明程度。7月28日上午,在美麗的剪子河畔,康縣寺臺鎮暑期愛心課堂正式開班,40多名小朋友及家長參加。
“老師,這道題怎么做?”“老師,我不會寫這個作文......”走進暑期愛心課堂,“愛心老師”正在利用專業優勢為村里的孩子們進行假期作業及課程重難點輔導。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做題很仔細,陪同的家長們互相交流著教育心得和方法,課堂內外洋溢著溫馨和諧的氣息。
參加此次暑期愛心班的六年級小朋友開心地說“作為留守兒童,特別感謝有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我會嚴格遵守紀律,認真完成作業,與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團結協作,一起共同成長。”
據悉,康縣寺臺鎮剪子村暑期愛心課堂以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未成年人特殊群體為目標,以抓好兒童教育成長工作為重點,尤其針對農村留守兒童需求,分別開設了書法培訓班、繪畫班、課外活動班及各科作業輔導班等“愛心課堂”,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假期生活,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同時,通過聘請返鄉大學生作為“愛心老師”,引領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服務家鄉、奉獻社會,也有效解決了外出務工家長的“管理真空”難題,推動形成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關愛網絡。
積極組織和開辦暑期愛心課堂,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使命。少年兒童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教育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康縣寺臺鎮將切實把關愛服務行動作為實施“三個共同”的有力抓手和具體舉措,久久為功辦實事、馳而不息解民憂,讓愛心課堂在提升兒童文化內涵上更富成效、在推動鄉風文明中產生更大的社會效應。
通訊員:圖/文 劉雅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