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區磨壩鄉:“三引領三凝聚” 畫好民族團結“同心圓”

時間:2022-09-07 23:55:5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劉杰靈)山巒疊嶂青山無限,風土民情至純至善,千年香柏萬年古槐依山守望。位于武都區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的磨壩藏族鄉,有1435戶5153位藏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黨的十八大以來,磨壩鄉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通過“三引領三凝聚”,推進民族團結進步與各項工作深度融合,全力譜寫民族團結新篇章。

黨建引領 筑牢“五個共同”思想

凝聚藏鄉群眾融入治理新格局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20907164207.jpg

組織有力量,振興有希望。磨壩鄉始終把黨建引領民族團結進步貫穿于中心工作全過程。一是強化組織建設。對標區委“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五好”黨支部創建要求,認真落實“四抓兩整治”“五抓五提升”重點措施,深化“五星黨支部”創建及爭當“五星”黨員活動,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夯實戰斗堡壘。二是強化人居環境整治。按照“六凈一規范”標準,充分發揮黨員示范帶頭作用,組織廣大群眾定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庭院”、打造“人文景觀”,蓄力改造鄉村風貌,營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三是強化基層治理。按照“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結合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要求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切實把各種矛盾和隱患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架起民族團結的“連心橋”。三是強化政策宣傳。依托“鄉村夜校”平臺,持續開展政策、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推動“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深扎根干部群眾思想深處。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20907164212.jpg

文化引領 樹牢“文明思想”根基

凝聚藏鄉群眾建設共有精神家園

十年來,鄉風文明持續進步。“十年前,磨壩還是一個精神文明建設極為缺乏的鄉鎮。現在好了,農家書屋的投入使用,文化廣場的建成,還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娛樂設施,可以讓村民以更加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度過農閑時光。”說起鄉風文明建設,文化站負責人介紹道。長期以來,磨壩鄉以“抓黨建促鄉風文明”為重要抓手,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站”平臺,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一行動一活動”、“創美庭院”巾幗行動、全民閱讀活動、文藝惠民活動、藏鄉民俗文化活動,著力提升廣大群眾的文化內涵,推進政策、法律宣傳工作走深走實,促進藏漢民族一家親。并且為當地學子落實各項教育扶持政策。在今年,為即將步入985、211重點大學學府的大學生進行了表彰,激勵更多學子努力拼搏。進一步厚植群眾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培育群眾崇德重教的良好風尚。完善的“他律”體系與“自律”的文明風氣,凝聚了全鄉力量共創幸福家園,將精神文明的種子播撒在美麗的鄉村土壤上。

nEO_IMG_微信圖片_20220907164149.jpg

創新引領 夯實“兩個共同”基礎

凝聚藏鄉群眾走向鄉村振興

磨壩鄉始終立足山地特色產業資源優勢,圍繞區委“3+6”農業產業發展體系,以“撂荒地整治”為抓手,強化“以一帶三”發展機制,采取黨建+合作社+基地+村集體經濟+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握指成拳、抱拳發展。并采取電商發展模式,打通農產品進城“最先一公里”,全力推動千畝紅芪和萬畝花椒種植基地建設,穩步推進產業發展“十百千萬”工程。在“生態”象草種植產業上也在創新發力,采用種植飼草銷售或種養循環模式,經濟效益每畝可達6000元以上,實現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有力助推特色產業轉型升級,開辟了壯大村集體經濟、群眾致富的新模式,夯實了“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基礎,有效促進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磨壩鄉將始終圍繞打造“三城”建設“五地”、推進“十大行動”、“一樞紐兩基地兩中心”戰略布局,貫徹落實上級民族團結工作各項部署,突出黨建引領,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聚團結之力、成團結之事,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藏鄉競相綻放,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