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 (通訊員:何方 張雪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泥陽鎮大地上山山坳坳里,處處彰顯著豐收、喜悅、忙碌的景象。
走進徽縣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鑫亮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的菌棚內,一排排擺放整齊的椴木上長滿了香菇,乳白色的菌柄撐起傘狀的菌蓋,爭先恐后破土而出,每一朵都模樣乖巧,討人喜歡。菌農一手拿著小刀,一手扶著成熟的羊肚菌,小心翼翼地進行采摘,臉上不時蕩漾起舒心的微笑。
“香菇它全身都是寶,可以分三部分售賣,香菇“小傘”售價最高,一般烘干或者送往超市銷售食用;中部香菇柄售價略低可以做成香菇醬;最底部香菇根回收給廠家做成菌棒,一絲一毫都沒有棄用的地方,可以說將香菇利益發揮到了最大化。”鑫亮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筆者說。
谷雨時節,漫步在中集村、寇莊村邊的鄉間小道上,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蒜田、油菜、小麥等農作物在春風的吹拂下更顯勃勃生機。
“泥陽大蒜種植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且特有的洪積型土壤,造就了當地產出的大蒜相較于其他地方有大蒜蒜頭圓大、外觀蒜膜微紅、氣味醇香辛辣,且耐存儲的優勢,產下的蒜薹營養價值也高,我們村共187戶,家家戶戶都在種植大蒜,總種植面積近500畝,畝產值8000至10000元,‘三蒜’產業不僅為群眾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還帶動了周邊群眾的就業,村民通過種植大蒜找到了致富路子。”中集村黨支部書記包向紅自豪的說
沿著江武公路,我們一路穿梭,來到張埡豁村辣椒育苗基地,基地負責人石長青告訴筆者:“我們育苗基地主要為全鎮辣椒種植戶提供優質辣椒苗,據我了解,今年全鎮辣椒種植面積達2100余畝,畝產值至少5000元以上。”
在泥陽鎮還有一處花果飄香的地方喬王村,村內家家戶戶都種植林果(櫻桃、李子、桃子),總種植面積達1200余畝,產品不僅供給周邊縣區,更是遠銷天水、蘭州、漢中、成都等地,每年都有很多客商到地頭林間爭搶收購。喬王村村民緊跟時代發展,全面開辟農產品銷售“綠色通道”的同時,充分發揮果品中介、電子商務平臺的作用,通過抖音、快手和微信朋友圈向外發布果品信息,拓寬線上銷售渠道,讓村民坐在家中,果品遠銷全國各地,真正讓各類果品成為群眾增收的“綠色產業、致富產業。”
泥陽鎮地處徽成盆地中部,位于縣城西北52公里,與成縣接壤,機場連接線、省道江武公路穿境而過,地理優勢得天獨厚。全鎮轄13個行政村,鎮域面積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5983.56畝,村莊分布較為緊湊,是徽縣重點農業鄉鎮之一,三蒜、蔬菜、苗木、食用菌、林果和畜牧養殖等鎮內主導產業在脫貧攻堅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鄉村治理、產業發展、村民致富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近年來,泥陽鎮始終把發展產業作為鞏固脫貧、防止返貧、確保群眾持續增收致富、促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通過調結構、強保障、助增收、激活力、促分紅等一系列產業發展“組合拳”,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和六大產業,充分發揮產業扶貧“造血”功能,同時,積極響應政策,實行在“黨支部領導的集體+個體的混合經濟”模式,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了產業跟著市場走,市場跟著需求走,群眾跟著合作社走,合作社跟著黨支部走的良好格局,壯大了村級集體積累,不斷拓寬貧困群眾致富門路,加速了鄉村振興的步伐。”泥陽鎮黨委書記柏常青說。(中共徽縣委宣傳部供稿)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