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 山,是楊店的脊梁。位于南秦嶺山脈之中的楊店鎮,山地面積占比高,與山共存、共生、共發展,是楊店的現實選擇。
山,造就了立體化產業模式。雖然讓種植難度提高,但也帶來了豐富的物種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遍地都是寶貝。
念好“山字經”、唱好“林中戲”、打好“生態牌”、走好“特色路”,因地制宜做好山地立體農業文章,是夯實鄉村全面振興產業之基的必由之路,是做好糧食安全、實現群眾增收、保護生態環境的底氣所在,也與全縣“生態產業、全域旅游、美麗兩當、紅色福地”四篇文章的發展要求一脈相承。
近年來,楊店鎮大力發展山地立體農業,共實現核桃花椒1.7萬畝、生態雞25萬羽、豬牛羊7000余頭、蔬菜3200余畝、中藥材7700余畝、土蜂5200余箱、有機蘆筍100畝、花卉育苗60畝、葡萄大櫻桃60畝。
揮起指揮棒 繪好效果圖
鄉村要振興,關鍵靠產業,產業要發展,思路是基礎。農業特色產業要想發展壯大,真正實現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如何因地制宜的確定產業發展規劃是關鍵。
近年來,楊店鎮按照全縣發展“雙百千萬”長效產業和“三養一藥”速效產業、持續推行“八有”山地立體農業新模式思路,持續做好產業“覆蓋、立體、規模”三篇文章要求,集思廣益、因地制宜制定“游、果、雞、蔬”為主導產業的發展總思路,圍繞“一環、一帶、一園、一覆蓋”三年產業發展總體布局,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
構建立體圖 唱響多聲部
“之前我只是務好自家的地,種點糧食,收入比較單一。近年來,在鎮上村上引導支持下,在地埂上種植了200多株花椒樹,今年又新增發展了100箱中蜂50只雞,這幾樣子加起來一年能收入好幾萬元呢。”土峰村群眾高登科開心的介紹道。
高登科這種多種產業立體發展小模式只是楊店鎮大力發展山地立體農業的縮影。
“近年來,楊店鎮持續探索鄉村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通道。統籌各類種養殖產業多元化發展,堅持短期和中長期產業發展相結合,探索“林下雞生態蛋”、“花中蜂村中客”、“糧果套種、藥果套種”、“大棚種菜地邊栽椒”等多種山地立體發展模式,形成了“八有”山地立體農業新格局。”楊店鎮副鎮長左強介紹道。
立足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和功能定位,楊店鎮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加大扶持力度,不斷擴大產業發展空間。目前,已建成了以石馬村為中心的花椒產業園、豆坪村為中心的蔬菜產業園、靈官村為核心的農旅融合體驗環線、顏河—土峰流域的多元產業示范帶。
石馬坪村緊緊圍繞全鎮產業發展思路,凝聚合力、創新模式大力發展花椒產業,完成花椒種植1540畝7萬余株。2022年,花椒產量6萬斤,產值達300萬元,人均增收1.1萬元,村積累增收10.1萬元,山地立體農業幫助石馬村實現了荒山到青山的美麗蛻變。
豆坪村位于楊店鎮紅崖河畔,是楊店鎮唯一一個以河灘地為主的村落,該村有長達二十余年的蔬菜產業發展模式。今年來,楊店鎮圍繞山體立體農業發展總路,以“建基地、提品質、引新品、拓市場”為舉措,依托項目建設,推動蔬菜產業不斷壯大。
坐擁張果老登真洞、鸑鷟仙山、故道松濤等諸多美景的靈官村,也因地制宜走上了農旅融合的致富路,成功創建陳溝國家AAA景區,打造生態觀光園,舉辦大型活動,新建民宿農家樂,發展采摘園,增設游樂設施。建成了集“觀光娛樂、寫真采風、風俗體驗、文化交流、垂釣休閑、餐飲住宿、產品促銷”為一體的完整旅游線路。
在鞏固發展長效產業的同時,楊店鎮還在持續探索新興產業發展,不斷豐富山地立體農業種類,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真正實現一地多收。
在楊店鎮靈官村的蘆筍種植基地,大片綠油油的蘆筍或高或矮,根根挺拔,青翠蔥郁,生長正旺。100余畝土地種植蘆筍,每畝每天可采30斤,每畝收益可達1.5萬元,等到第三年以后每畝就可采收200斤,收益相當可觀。
石馬坪村通過“村黨支部+合作社”模式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今年共新增發展黑木耳菌棒約6萬棒,一次采收的收入能達到12萬塊錢左右,食用菌產業不僅讓村積累得到了壯大,更讓留守老人、婦女等弱勢勞動力實現增收。
核桃、花椒、豆角、土雞、蘆筍、木耳……一樣樣產品一個個產業都成了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門路。楊店鎮也用一個個生動例子譜寫出一曲多元化、立體化的山地特色產業發展曲。
延伸產業鏈 提升品牌力
“往年收獲花椒后全靠太陽曬干,萬一遇到天氣不好,花椒就會發黑,影響品質賣不上價。現在好了,有了村上的花椒加工烘干車間,花椒采摘完村上的合作社直接高價收走,不僅收入高的多,還沒有啥風險!”石馬村村民劉小麗對記者說。
“我們石馬村于去年完成花椒烘干加工車間和產品展廳建設,注冊了商標品牌,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由合作社統一收購、儲存、加工、出售全村花椒,村民即采即見利,實現了“雙百千萬”工程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的雙提高。”石馬村梁小龍介紹道。
石馬村留守婦女在合作社統一務工
“一樣地結百樣果,架豆、茄子、西紅柿、蘆筍等一年四季有采收,銷售不用愁!”楊店鎮豆坪村用“菜籃子”驅動發展“車輪子”,充分發揮生態優勢,持續優化種植模式,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去年全村人均增收1.71萬元,村民的開心都寫在臉上。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如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強化品牌建設。
正因如此,楊店鎮重點圍繞花椒、蔬菜、土雞、蜂蜜等特色產業,著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鏈條健全、聯結緊密、業態豐富、創業活躍的農業全產業鏈,拓展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
楊店鎮通過強組織、建工廠、延鏈條、創品牌、拓銷路等一系列,讓山地立體農業真正見效見利,以石馬花椒加工車間為例,實現三個提升:
——群眾收入提升。合作社以市場價收購農戶的花椒,節約了銷售成本,解決了滯銷問題,實現即采即見利。同時,合作社還會組織村內閑置勞動力到加工車間務工。
——集體經濟提升。全村的花椒經合作社統一收購加工銷售后,將純利潤按固定比例給村集體分紅,村集體經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22年,合作社為村集體分紅5.5萬元。
——產品效益提升。經過合作社的統一加工,提高了花椒的經濟附加值和深加工層次,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增加了附屬產品收入,放大了經濟效益,提高了抗風險能力,有效將花椒產業的資源優勢轉化為了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
在楊店鎮,有更多產業走上了石馬花椒的路子,豆坪村的智慧農業大棚項目、郁莊村豆坪村蔬菜冷庫項目、土峰村的林麝馬麝養殖項目、顏河流域的生態蛋雞養殖項目……楊店鎮的一個個產業都在朝著現代化、市場化、高效化的目標闊步前進。
山地立體特色高效農業的“大合唱”,正在故道大地唱響。改善生產條件、豐富產業內容、打造過硬品牌、暢通供需通道后的山地農業,將劣勢翻轉為優勢,夯實了鄉村振興產業基礎,讓農業農村農民都大有奔頭。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