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雪梅)干凈整潔的村道,幽雅整齊的農家小院,房前屋后錯落有致的小菜園、小果園……初秋時節,走進左家鄉大莊村,讓人心曠神怡。
近年來,大莊村注重黨建引領,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推行“黨建+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工作模式,致力打造山水田園,努力走出一條“村和宜居、家和業興、人和益壽”的鄉村振興之路,推動山村向美而行。
“黨建+綠美”,做優生態扮“顏值”
“我是土生土長的本村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建設綠水青山的家鄉,我要做個榜樣!”大莊村的黨員藺芳英帶頭將家里衛生打掃的干干凈凈,帶頭參與村級環境衛生整治活動。這是大莊村推動黨建引領與和美鄉村建設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自和美鄉村創建以來,大莊村采用“黨委帶動、支部推動、黨員促動、黨群互動、群眾行動”的黨建引領模式,在家的黨員主動亮出身份,率先帶頭行動,扛起綠化美化責任,從自家開始建設,先整潔,再美化,帶動周邊群眾投身家鄉建設。
為了實現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制度化。結合 “紅黑榜”曝光、“紅色周五”、積分制、“網格化”管理等機制,將鄉村干部劃分區域,實行包片責任制,簽訂了門前“三包”責任書,建立積分考評臺賬,著力形成干凈一戶、帶動一片、推動一村的工作效果,著力營造干凈、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
“我們村以主題黨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黨員參與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使黨員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引導群眾完成由‘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角色轉換。同時,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變突擊整治為長效管理,形成‘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良好局面。”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杜月喬滿懷自信地說道。
“黨建+產業”,增收致富提“品質”
鄉村的美不僅美在環境上,更美在群眾增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上。大莊村充分發揮支部引領作用,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實現村民增收致富。
“發展食用菌就是我們村的致富路。”村民王保榮談起家里種植的香菇,精神頭一下子就提起來了。“以前的傳統農業收入很少,6年前開始種植香菇,當年收入1萬多元,現在每年的收入能達到5萬元左右。”王保榮說,香菇產業不僅鼓了我一家的錢包,全村有很多的種植戶也因此受益。
為了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大莊村充分挖掘村集體經濟閑置資產,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通過積極對接合作社或致富帶頭人,將食用菌大棚、智能養菌室、冷庫、木耳基地設施等資產 “動”起來、“活”起來,進一步提升村級自身“造血”功能,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
“黨建+治理”,培育鄉風添“氣質”
鄉村整潔只是和美鄉村的“面子”,良好的文明鄉風才是支撐和美鄉村建設的“底氣”。
大莊村結合每月民事直說會,充分利用“民事直說”微信群、入戶走訪、網格排查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同時建立 “一約五會”管理機制,積極開展“清潔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產業示范戶”等評選活動,讓先進典型上“榮譽墻”,大大提升了群眾參與度,全力營造團結互助、尊老愛幼、鄰里和睦、向善向上的良好氛圍。
“在我們村,辦事更方便了,村里的大事小情全由村民商量著辦,有啥問題村上都想辦法幫忙解決。”馬海紅說,讓群眾由“知情圍觀”變為“直接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比以前強多了。
除了村民自治,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舉辦文藝活動,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促文明,以文明促治理,也是大莊村鄉村治理的重要舉措之一。
和美鄉村,逐夢而行。下一步,大莊村將繼續探索健全“黨建+”模式,以“創新”為導向、以“提質”為追求、以“高效”為目標,大力挖掘食用菌資源優勢,精心打造和美鄉村,下好能人回鄉這步“關鍵棋”,架好“民事直說”溝通橋梁,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以高質量黨建之花催生高質量發展之果。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