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 天然藥庫,享譽千年。三弦彈唱,文化遺產。羌水汨汨,岷江潺潺…… 近日,宕昌縣政協、縣委統戰部組織專家學者來到新城子藏族鄉、城關鎮、阿塢鎮……深入了解古藏文手抄本文獻,開啟挖掘、研究、整理、保護和傳承發展的羌藏文化之旅。
走進新城子藏族鄉岳藏甫村,專家學者們感受到了苯教文化的深沉底蘊和現代發展的脈動。民族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農業和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國家5A 級官鵝溝大景區城關鎮鹿仁村集苯教文化傳承保護和旅游觀光于一體,成為獨特的藏族文化濃縮展示地和人文景區。每到旅游旺季,羌藏演藝公司的演員們身著傳統民族服飾,載歌載舞,迎接八方游客的到來。
甘肅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玉雷說:宕昌縣經濟并不發達,但能把文化事業作為三張牌(紅色、藥業)之一來抓,感動!政協主席何玉柏總結了兩句話,已成為宕昌宣傳語:人厚道,藥地道。我們于10月31日考察、了解西漢水重要支流良恭河上游、燕子河流域玉料資源地后,我覺得再加上一句:玉載道。《山海經》記載昆侖山是群玉之山,“群玉”,應包含包括瑪瑙等美石類的玉種。宕昌地處岷山山脈與西秦嶺交會地帶,西漢水在地震導致河流改道前是漢江重要源流。隴南、甘南地區的玉料資源及交流狀況將是我們在玉文化研究中需要補充的。
11月1日, 宕昌縣羌藏文化研究會成立。邀請了蘭州城市學院原副校長、現任甘肅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方言研究中心”主任、《甘肅高師學報》主編、二級教授、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莫超;甘肅文化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西北師大教授、一級作家馮玉雷;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大學三級教授、文化學者張遠欣;蘭州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研究員張潤平;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歷史文化系講師,青海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劉麗娟被聘為顧問。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宕昌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何玉柏介紹:宕昌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4個少數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古老的氐、羌民族,曾在此建立地方政權,成為活動中心。漢、藏、回和羌、藏等多民族長期聚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漢族文化與藏、回等民族文化相互影響融合,使宕昌地域文化呈現南北交融、古今并存的顯著特色。
近年來,在宕昌縣部分鄉鎮群眾家中發現的古藏文手抄本文獻,是宕昌藏文化綿延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見證,也是宕昌獨有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專家學者、文化愛好者們建言獻策、凝智聚力,助力宕昌縣民族“三交”的傳承與發展。
羌藏文化作為宕昌文化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它承載著民族的記憶、情感和智慧,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宕昌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縣政協黨組副書記陶仲軍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像考古學家挖掘寶藏一樣,從宕昌歷史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的古老遺跡、傳統習俗、民間故事、宗教儀式等各個方面,探尋其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
探尋羌藏文化,共促民族團結。宕昌縣羌藏文化研究會的成立,開啟了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的新征程。組成的專家學者團隊將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開展羌藏文化調研社會實踐活動,做好羌藏文化“活態”傳承,保護利用,擦亮“紅綠古”三色旅游名片,讓宕昌民族歷史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絢麗光彩。
劉國慶 宕昌縣委宣傳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