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禮縣:民事直說區域聯辦 讓群眾少跑路、快辦事

時間:2024-11-18 19:23:3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禮縣訊 今年7月,通過禮縣王壩鎮和西和縣大橋鎮兩個村的民事直說委員會多次調解,來自禮縣的李某某和西和縣的王某最終對法院處理意見達成一致意見,矛盾糾紛得以成功化解。

這是一樁離奇的情感糾紛。

禮縣王壩鎮村民李某某常年在外打工,去年12月份帶回來一對象王某。該村民事直說委員會成員上門宣講最新政策、收集民情民意時了解到,王某系西和縣大橋鎮村民,疑似未離異。

經過村民事直說委員會商議,立即向鎮黨委匯報了以上情況。王壩鎮隨即組織工作專班前往李某某家中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調解人員敏銳地發現,此事牽扯到婚姻家庭糾紛,看似是一樁不起眼的小事,若處理不當,一旦發酵可能造成嚴重后果。隨即工作組對李某某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使其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但是,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要面對,經工作專班研判,決定次日由該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民事直說委員會成員和李某某前往西和縣大橋鎮,會同大橋鎮某村民事直說委員會與女方妥善化解此事。

經過禮縣和西和兩村民事直說委員會一趟趟地上門溝通,一次次地開導疏解,最終完美地化解了矛盾,避免了惡性事件的發生。

民之所指,政之所向。如何破題開新,解決跨區域群眾急難愁盼,為鄉村振興添彩?禮縣持續拓展民事直說這個好方法。

20237月,卓尼縣藏族群眾擅自驅趕200多頭牦牛越界到沙金鄉教場村放牧,引發當地群眾不滿。

禮縣沙金鄉地處林區、有優質的牧場、養殖業成規模。在當月的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說事會上,村民情緒激動,把此事提上議程,個別村民已經聚集上山討說法并發生沖突,教場村民事直說委員會高度重視,為防止事態升級,民事直說委員會立即趕赴村內的雪坪梁、顛山梁等牧場了解情況。

糾紛在眼前,源頭在牧場。教場村民事直說委員會在了解清楚情況后,沒有絲毫懈怠,立即上報鄉鎮,采取鄉村聯辦的方式,由政法委員、綜治辦、司法所、派出所組成聯合工作組趕往事發牧場。因牧場沒有手機信號,且牧民流動式放牧,沒有固定場所,聯系難度大、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工作人員不畏艱險、履職盡責三天內早出晚歸、采取駕車和徒步的方式,跋山涉水、翻山越嶺累計行程20多個小時,160多公里,轉輾于白關、中壩、上坪等鄉鎮接壤的8處草原,最終在白關鎮草場處找到他們,面對已經升級的跨縣越界放牧矛盾糾紛,聯合工作組對越界放牧的桑杰卡等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并通過長時間的政策和法律宣傳、思想交流,安撫了雙方的情緒,成功化解這起跨縣越界放牧糾紛。最終,跨縣越界放牧的桑杰卡等人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行為表示歉意,并將200多頭牦牛轉移出沙金牧區遷移到家鄉。自此,這起跨縣草場放牛的糾紛,通過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區域聯辦成功得到了化解。

近年來,禮縣把解決群眾身邊點滴小事作為社會治理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堅持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深化拓展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統籌1900多名村干部、900多名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村級婦聯組織和有威望的鄉賢、“兩代表一委員”民事直說委員會成員下沉到群眾家門口,每周開展入戶走訪,對村內“小事”“突發事”做到及時發現,對跨村、跨鄉鎮、跨縣區事項開展區域聯辦,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收到了良好效果。

如今,禮縣大多數矛盾糾紛,經過民事直說機制調解,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民事直說委員會成員沒有“官銜”,但他們發揮自身閱歷、說服力、影響力以及在當地“人熟、臉熟、地熟”的優勢,調處糾紛的方式更為靈活多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有效促進了基層治理再上新臺階。

供稿:趙斌

單位:中共禮縣委組織部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