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新兩當訊 今年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兩當縣城關鎮基層黨建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為主線,深入實施省委提出“五大工程”,全面推進“一強三引領”農村基層黨組織整體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村黨組織晉位升級、全面提高,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取得新成效。
一、抓重點領域提升夯實黨建工作基礎
(一)加強政治建設、規范組織生活,提升支部活動吸引力
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組織生活制度,規范開展組織生活,充分發揮鎮黨校作用,開展黨員培訓,教育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更好地為村級建設、服務群眾作出應有貢獻。二是豐富活動內容。將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競賽、觀看紅色電影、參觀兩當兵變紀念館、重走紅軍路、深入廉政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等內容豐富到組織生活中,增強組織生活的教育性和感染力。結合組織活動開展,今年發展黨員4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1名。三是優化活動形式。以“理論學習+實踐觀摩+黨群活動”等形式,將組織生活與解放黨員思想、村級發展、重點工作落實、黨群活動相結合,豐富組織生活內涵,通過互動式、體驗式、引領式等方式,有效提升黨員參與度和獲得感。四是強化流動黨員管理。按照黨員分類管理要求,每半年開展一次流動黨員排查,及時更新流動黨員信息臺賬,確定支部副書記為流動黨員聯絡員,每季度和流動黨員主動聯絡一次,根據學習教育計劃以黨員微信群為依托推送學習資料,確保流動黨員的跟蹤教育管理到位。以紅色故道為陣地將流入縣城的136名黨員和社區網格支部黨員一同納入教育管理,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推進全縣黨紀學習教育實現全覆蓋。
組織生活的豐富和規范,改變了以往被動要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為黨員主動參加組織生活,目前,共開展“三會一課”11次,民事直辦515件,群眾文化娛樂活動11次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3場次。一系列民生實事的落地,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主動性,讓組織生活“黨味”更濃、“學味”更實、“民味”更足。
(二)強化陣地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提升黨群陣地服務力
今年來,城關鎮積極爭取部門資金支持,對城關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改造升級,自籌資金對其他2個村和三個社區的服務大廳進行了規范設置,將黨群活動室、協商議事室、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應急管理室,矛盾糾紛調解室、鄉土人才工作室、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等功能服務室進行規范,在“建”上下功夫,在“管”上做文章,在“用”上見成效,將黨群服務中心建成群眾說事議事、黨員教育培訓、群眾咨詢辦事和文化娛樂的新陣地,真正將村級陣地打造成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造福群眾的前沿陣地。同時,配套開放式便民服務大廳,規范群眾辦事流程,改坐班制為上班制,鎮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集中辦公,為黨員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尤其在老百姓關心的醫療、養老等民生實事上實現全程代辦、一次辦好。
(三)強化集體經濟、發展特色產業,提升支部領富帶富力
為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單一,增收緩慢的問題,城關鎮確定30萬元增收目標,因村施測,推進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一是盤活閑置資源增加集體收入。城關鎮香泉村、城關村,通過盤活村級閑置房產,通過出租和入股的方式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香泉村增收18.29萬元,城關村增收10.71萬元。二是支部引領產業發展增加集體收入。產業興,則鄉村興,為破解村集體增收單一,村級無主導產業,群眾缺致富門路的問題,城關鎮根據各村實際積極謀劃,以支部引領的方式,在戚家村探索“黨支部+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村經濟股份合作社出資80萬元,農戶土地入股480畝,勞力入股折資20萬元,資金入股20萬元,建成香菇、羊肚菌輪作“一棚雙菌”大棚65座,種植羊肚菌25.5畝,香菇5萬袋、木耳3萬袋;發展云屏林草雞養殖14000羽,其中:帶動農戶“小群體、大規模”50余戶4000羽;發展玫瑰示范種植100畝;種植中藥材(連翹、柴胡、亳菊)220畝;發展核桃花椒1000畝;養殖中華蜂15戶460箱。村集體經濟實現增收17萬元。城關村以黨支部搭臺、合作社領銜、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方式建成覆蓋500余畝含中蜂、云屏林草雞養殖,玫瑰、中藥材種植為一體的綜合產業示范帶,發展中華蜂養殖850余群、云屏林草雞養殖10000羽,種植中藥材200畝、千葉玫瑰200畝,帶動17戶群眾發展云屏林草雞,增加村集體收入13.05萬元,村級主導產業逐步形成。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為村級發展、建設、治理奠定基礎。
二、拓展服務窗口、創建黨建品牌,提升黨建引領社區治理質效
為精細化服務城區群眾及來兩游客,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提升城市服務品牌,在縣委組織部的精心指導下,在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的鼎立支持下,城關鎮建成集飲水熱飯、臨休充電、納涼取暖、醫療救急、棋牌曲藝、讀書看報、信息共享、家政服務、民事直說、黨群互動、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紅色故道驛站”8個,將社區服務觸角延伸到城區的每個角落,織密基層治理網絡,讓“小驛站”成為社區服務群眾的“前沿崗哨”,同時也為縣直部門開展政策宣傳和便民服務活動提供了陣地。今年通過民事直說進驛站、進網格支部,征集社區居民訴求400件,辦理399件,管理教育流動黨員136名,依托驛站開展政策宣傳600余場次,化解矛盾糾紛46起,協調解決小區化糞池維修改造3處33個,維修安裝太陽能路燈300余盞,疏通小區排污管道12處,提升改造公廁3座,修建停車場2處,破解社區治理堵點、卡點。實現“渴了能喝水、熱了能納涼、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遇事能求助、“急難愁盼”有響應的目標,建成了社區“為民、便民、助民、利民”的特色便民服務黨建品牌。
城關鎮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的講話精神,緊扣居民實際需要特別是“一老一小”等重點,進一步豐富“廣香五心”黨建服務品牌(即:“思想正心”“文化潤心”“作風安心”“活動貼心”“服務暖心”),著力打造服務型、文化型、共治型、智慧型基層黨組織,密切干群關系、優化服務質量,實現群眾的需求在哪里,黨群服務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