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 彩禮不再“壓彎腰”,孝心更在“生前孝”,喪事從簡情更濃……在云屏這片沃野上,一股清新、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正悄然改變著鄉(xiāng)親們的生活。這變化從何而來?讓我們跟隨鎮(zhèn)村干部的腳步,傾聽村民的心聲,感受這場潤物細無聲的文明蛻變。
入戶走訪丨腳步丈量民情 真情傾聽心聲
“我們村的彩禮,少則4—6萬,最高10—12萬,零彩禮也有,相對來說不太高,但也對我們造成了一定的經(jīng)濟負擔。”坐在自家整潔的小院里,村民張大姐面對前來走訪的鎮(zhèn)村干部,敞開了心扉。“現(xiàn)在好了,你們常來嘮嗑、講道理、算細賬,我心里亮堂多了。我也是有兒有女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子女過得更好呢!希望在未來某一天,能夠真正實現(xiàn)零彩禮或者象征性彩禮……”這僅僅是街道村深入開展移風易俗入戶走訪、宣傳抵制高額彩禮的一個縮影。
移風易俗,不再是簡單填問卷,而是坐下來,耐心傾聽村民對高額彩禮、鋪張喪葬、薄養(yǎng)厚葬等問題的真實想法、顧慮和期盼,精準把脈,了解“舊俗”背后的原因和現(xiàn)實困境。同時,用通俗易懂的“土話”,解讀上級關于移風易俗的政策精神,講清陳規(guī)陋習的危害(如:經(jīng)濟負擔重、家庭矛盾多、社會風氣差),傳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的理念。
聚焦民意丨用好民事直說平臺 打造指尖上的“議事廳”
為了更廣泛匯集民智、凝聚共識,云屏鎮(zhèn)利用隴南鄉(xiāng)村大數(shù)據(jù)的民事直說平臺,精心設計話題,引導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您心中理想的彩禮是多少?”、“如何讓葬禮既莊重又不鋪張?”、“說說您身邊的孝順故事?”…… 這些貼近生活的話題瞬間點燃了村民的參與熱情。
在外務工的年輕人、留守在家的長輩、村里的“明白人”紛紛在民事直說上留言。年輕人小羅提出:“可以在黃各達‘一碗水’景點的草甸上舉辦簡易而又浪漫的婚禮,省錢又熱鬧!”老黨員李奶奶建議:“我們成立的紅白理事會,要統(tǒng)一彩禮標準,互相監(jiān)督。”熱心村民寇大姐分享了自己“孝老愛親”的家風故事。村委會也在及時梳理大家的“金點子”,對可行性高的,利用民事直說說事會,組織線下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修訂村規(guī)民約,明確彩禮上限,讓村民真正成為移風易俗的“主人翁”和“設計者”。
典型引路丨身邊榜樣樹標桿 新風正氣暖人心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云屏鎮(zhèn)各村深諳榜樣引領的力量,積極發(fā)掘、宣傳村民身邊的移風易俗先進典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干部、鄉(xiāng)賢組成的紅白理事會,成為了推動新風的“硬核”力量。他們依據(jù)村規(guī)民約和村民共識,主動介入本村的紅白事,提供幫助、協(xié)調關系,溫和而堅定地勸導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我們就是幫大家把把關,提醒一下,省下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用來改善生活多好!”理事會的公信力和執(zhí)行力,為新風的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街道村黨支部書記的女兒小李剛結婚,談婚論嫁時,雙方家庭積極響應村風號召,摒棄了高額彩禮的舊俗,真正實現(xiàn)了零彩禮。小李深情地說:“我倆都覺得,感情比金錢珍貴,一起奮斗創(chuàng)造未來更有意義!”他們的婚禮簡約而溫馨,沒有沉重的債務,只有滿滿的祝福和對未來的憧憬。
移風易俗,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有堅定的決心、務實的方法和全體村民的共同參與,陳規(guī)陋習終將被時代清流滌蕩,文明鄉(xiāng)風必將滋養(yǎng)出更加和諧、幸福、充滿希望的美麗鄉(xiāng)村!
(稿件來源:隴南市兩當縣云屏鎮(zhèn)人民政府 作者:李錦)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