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隴南訊(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鄧鵬銀)“一進隴南就聽到語音提醒,說橋隧多要減速,感覺很貼心。”10月3日,一位從武威自駕來隴南的游客在G7011十天高速西和服務區,為隴南公安交警精準提示的作法點贊。
這種“點對點”精準提示是甘肅省隴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智慧交管”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隴南公安交管部門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探索“專業+機制+大數據”的新型警務模式,持續推進交通管理科技化、信息化建設,讓“智慧交管”在改善交通秩序、保障出行安全、緩解道路擁堵等方面發揮出實實在在的作用。
智慧預警,讓行車更安心
“以前過復雜路段心里沒底,現在還沒到,提醒就先到了。”跑運輸多年的大貨車司機李師傅說道。
這一變化,得益于隴南公安交警通過“云哨”系統的精準提示。該平臺通過數據模型自動識別風險路段和車輛,借助電話、短信等方式主動發出預警,實現對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的“早識別、早預警、早干預”,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保障道路暢通。
國慶假期,在G8513平綿高速米倉山至佛崖路段,不時能聽到無人機傳來的提示:“我是隴南公安交警,前方道路半幅通行,請減速慢行……”這些無人機從智能機巢自動起飛,參與空中疏導、事故勘查等任務。
目前,隴南已在重點路段設置7處固定無人機機巢,并為高速大隊配備8臺便攜式無人機。無人機在定速巡航中可實時監測路面車流,對違法停車、行人上高速等行為自動抓拍、高空喊話,并引導事故快速處理。指揮中心民警輕點鼠標,就能調度無人機開展巡航,使事故勘查時間從原來的50分鐘縮短到15分鐘左右,大大提升了處理效率,降低了二次事故風險。
此外,隴南在西秦嶺、米倉山、高樓山3處超長隧道內布建了全息隧道治理系統,對超速、違法變道、開車接打電話等行為進行精準管控。系統應用以來,這三處特長隧道實現了“零事故”。同時,全市安裝的70多套自研IDU數智物聯設備,實現對前端設備的智能運維,有效解決了故障發現難、定位慢的問題。
數據助力,讓管理更高效
“以前執勤大多靠經驗,工作量大、效率不高,F在帶著數據上路,只查預警車輛,工作更有針對性,群眾也更滿意。”在高速工作十年的民警董肅這樣說。這一轉變,正是隴南“三道防線三張網”賦能基層實戰的生動體現。
“支隊積極構建高速公路、國省道、農村道路“三道防線三張網”交通安全管理防控體系,整合匯聚數據資源,運用大數據分析,為高風險車輛、重點違法行為、事故隱患精準 ‘畫像’,實現服務基層、服務實戰的情指行一體化目標!敝笓]調度大隊教導員楊利民介紹。
支隊還通過舉辦無人機應用、大數據建模等比武培訓,培養了365名具備數據建模和無人機操作能力的民輔警。他們自主研發了210多個“實用、好用、民警愛用”的數據應用小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假套牌車識別、逾期未檢車預警、非法營運車輛研判等9類12個違法預警模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從“憑經驗”向“靠數據”轉變。
2025年以來,在隴南全市交通違法查處量同比下降6.24%的基礎上,全市酒醉駕、“三超一疲勞”等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易肇事肇禍違法查處量同比上升41.07%,全市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0.15%。
科技賦能,讓服務更暖心
“真沒想到,在家視頻連線就把證件補辦了!”9月26日,西和縣姜席鎮的李先生通過“車管云窗口”小程序,順利補領了機動車登記證書,對便捷服務贊不絕口。
“考試別緊張,注意系安全帶,調好座位和后視鏡再起步!9月21日,支隊科目二考試負責人張明軍通過數據分析,發現7名學員多次未通過考試,便主動為他們開展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緩解壓力。
群眾的便利感還體現在許多細節中:“靜默排隊叫號”讓服務大廳秩序井然,掃碼可知排隊進度;窗口業務限時300秒內辦結;“周六預約辦”方便上班族辦理車輛檢測;“流動車管所”讓老鄉在家門口享受便民服務,機動車登記服務站業務辦理更規范、更高效。這些細微之處的改變,累計服務群眾數萬人次,真正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隴南公安將推動更多警種數據接入,持續優化預警模型,繼續深化‘全場景科技賦能’模式,努力實現‘服務+安全’雙重保障,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公安力量。”隴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支隊長劉劭表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