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藝術頻道 > 傳統藝術 > 歷史考古 > 歷史

唐代的美女是“肥”不是胖

時間:2015-11-20 13:31:0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薛應霞點擊:
圖源網絡

人類對女性身材的欣賞由來已久,三千年前就有石刻的維納斯,而極度夸張了女人的身材的,自然包括含蓄而內斂的中國人。但古代不用身材,愿意用身段一詞。

用身段來表現女體歷史悠久,猶如環肥燕瘦。漢代熱衷苗條,唐代崇尚豐盈。但古人對身段的欣賞始終帶著端莊,沒有絲毫的下流,并不直接描寫。《詩經》中,《衛風·碩人》中寫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說了手、皮膚、脖子、牙齒、額頭、眉毛、面容,沒說身段。宋玉的《神女賦》中寫道:“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濕潤之玉顏。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視。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質干之實兮,志解泰而體閑”。也沒說身段。到他的游戲文字《登徒子好色賦》中,才有了“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這里對眉毛、皮膚、牙齒的形容都差不多,唯獨多了腰身,是腰如“束素”!笆亍笔且皇伈稳菅砑毝彳。

漢《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是安徽廬江郡人,她那種南方女子細瘦的腰身,是“腰若流紈素”,仿佛潔白的絹。先秦時鮮有描寫身段,漢賦是繁復地描述衣飾,并不著眼于衣下,卻都以細瘦為美。唐以后漸漸有了點寫意的直白,那時所崇尚的并不是胖,而是“肥”。肥的意思是肉體均勻地附著在骨骼上,沒有贅肉,珠圓玉潤。在《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中,多是一群圓臉的大胖姑娘,透著那么健壯可愛。但唐朝也是追求身段的,白居易寫宮人是“臉似芙蓉胸似玉”;他的歌妓是“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痹≡凇逗蜆诽焓緱瞽偂分袑懙溃骸把硎菪「鑸A緊,依約年應十六七”。杜牧寫《遣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都是在寫身段。

從宋代至明清,文字中被欣賞的女性多是用寬大的衣服遮住身段,很少提及衣服下面,簡直是欲說還休?傮w是追求瘦小,蘇東坡看到周昉的仕女圖,說:“書生老眼省見稀,畫圖但怪周昉肥”。他嫌唐朝姑娘太胖。那宋代姑娘怎樣?可到太原晉祠的圣母殿中,看那原裝的女性塑像,都是身段勻稱,相貌端莊,神態平和,表情凝重而嫻靜。到了明代,有張岱的《揚州瘦馬》一篇,詳細講述挑選瘦馬的過程!笆蓠R”的名字,一方面即來源于女子出身貧苦瘦小。才女葉小鸞著有一篇《艷體連珠》,描述了理想中的女性身體,腰的部分如下:

蓋聞玉佩翩珊,恍若隨風欲折;舞裙旖旎,乍疑飄雪余香。故江女來游,逞羅衣之宜窄;明妃去國,嗟繡帶之偏長。是以楚殿爭纖,最憐巫峽;漢宮競細,獨讓昭陽。

當時的審美是臉蛋圓潤,身段勻稱,宛如唐伯虎《四美圖》中的女子,和漢代劉蘭芝還相去不遠。清廷對風化管理甚嚴,人們之間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清代研究女性的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只寫了女性美中的皮膚、眉眼、手足、媚態、修飾,沒有腰身的事。

百年以來,我們一律以西洋的面孔身段為美,以本土為丑。作為亞洲的人種,古之女子一向沒有那種葫蘆形身材,沒有那種驢一樣的大長腿,都是一個鵝蛋形的臉龐,修長柔美的腰身,映襯著整個勻稱的,不胖不瘦、不凸不顯的身子。女士們沒必要整成狐貍臉、錐子臉,餓出兩條麻稈一樣的腿來。從生理上講,男人腿長是便于征途,女人腰身長是便于生育,中國是農耕文明,祖先是農夫,氣候不是冰雪苦寒,長得不是深目高鼻,欣賞的是中庸之道,又是柔和之美;歐洲人是航海文明,祖先是海盜。他們說人腿與全身的比例應為二分之根號下五減一,即符合0.618的黃金分割,此乃古希臘人算的,中國人絕對不準。削足適履,沒有必要。

相信有一天,世人不再追求表面的白嫩、富裕、美麗,而去追求內涵的貴氣、雅氣、大氣!鞍赘幻馈被氐搅恕百F雅大”,身材回到了身段。身段的美是量不出來的,它更能歷盡滄桑,更符合中國人的心。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