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教室、溫馨的宿舍、標準化跑道、“量子能供熱機組+水暖風機”采暖裝置、校園景觀式水沖廁所和長勢繁茂的果園、菜園……這是日前記者在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板橋鎮西柳教學點采訪時看到的情景。
2017年,該縣投資120多萬元新建了西柳教學點,配齊了教育教學裝備和設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所目前只有50名學生的村教學點成了“美麗鄉村”的又一亮點,也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
實際上,在臨澤縣,像西柳教學點這樣“標配”的村教學點就有60多個,占全縣村教學點的88.2%。
臨澤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小縣,全縣總人口約15萬人。“過去,農村學校特別是教學點辦學條件差,留不住學生,老百姓不滿意。得益于教育精準扶貧,現如今家門口就有好學校,昔日農村學生擇校轉校情況越來越少,外出學生逐步‘回流’。”談及這幾年的變化,臨澤縣教體局局長單興銀說。
此話一點不虛。近年來,臨澤縣把辦好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支點,累計投入資金7554萬元,大力改善鄉村“兩類學校”辦學條件,努力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讓鄉村學生留得住、學得好。
目前,臨澤縣各鄉鎮均建有寄宿制中心小學,所有寄宿制學校全部實現了“餐有廳、居有樓、跑有道”。同時,著力推進鄉鎮寄宿制學校“取暖煤改電、夜晚長明燈、熱水不間斷、廁所水沖式”等升級工程。全縣鄉鎮寄宿制學校全部實現了電采暖全覆蓋、太陽能路燈全覆蓋、24小時開水全覆蓋、洗澡淋浴全覆蓋、水沖式廁所全覆蓋,寄宿制學生吃、喝、住、玩、學的條件樣樣優越。
為讓寄宿制學校學生學習生活更加豐富、溫馨,今年起,臨澤縣積極爭取公益項目,為所有鄉鎮寄宿制中心小學學生公寓的每個房間配備了小喇叭,孩子們每天都在《新一千零一夜》等睡前故事中進入甜蜜的夢鄉。
此外,在已建成的“三通兩平臺”基礎上,臨澤縣啟動實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目前,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全部實現交互式班班通教學終端全覆蓋、班班通教學終端通網率全覆蓋、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同步課程和專題教育資源全覆蓋、暢言教學通教學軟件及配套資源班級全覆蓋,全國的名師課堂資源借助完善的信息化設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鄉村學校的每間教室。
與此同時,該縣還充分發揮城區骨干教師多的優勢,選派城區省、市級骨干教師定期赴農村薄弱學校蹲點示范指導,為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注入源頭活水。
倪家營鎮中心小學在2012年轉型為寄宿制中心小學,與其他鎮中心小學相比,該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相對薄弱。為盡快促進該校教師隊伍專業成長,臨澤縣教體局先后選派省級骨干教師郭建剛、市級骨干教師羅永壽常駐該校示范指導。
幾年時間下來,倪家營鎮中心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大幅提升,先后有兩名教師成長為省級農村骨干教師,一名教師成長為市級骨干教師,另有4名教師成長為縣級骨干教師,學校教育質量節節攀升。
倪家營鎮中心小學校長張濤說,這幾年,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隊伍素質不斷提升,辦學質量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回流學生數量呈上升趨勢,僅今年在校就讀學生數就達到了257人。
“辦好家門口的學校,激活處于‘神經’最末梢的鄉鎮寄宿制學校和鄉村小規模學校,才能確保農村孩子就近上學,最大程度減少擇校。同時,也減少了因路遠而輟學或擇校導致在縣城買房、租房以及專人接送、陪讀帶來的額外經濟負擔。”單興銀介紹說,如今農村的每一個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樣,都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優質教育資源。(來源:中國教育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