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美食頻道 > 甘肅美食

金昌市特色美食推薦

時間:2017-12-06 13:17:27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卓航點擊:

1、羊肉墊卷子

  羊肉墊卷子是地地道道的草原名菜,而且發源地就在祁連山下、焉支山旁的那片珍珠一般的大草原。除了蔥姜等調味品,草原上的羊羔肉、山丹馬場的菜子油和小麥粉都是上好的原材料。而且這種把面卷子直接下到肉湯里燉煮的主副食混搭的做法非常適合草原上牧民們的飲食特點,以永昌羊肉墊卷子最為出名。

  2、涼面(灰面)

  

  涼面,俗叫灰面,尤宜夏天涼吃,所以多叫涼面,做面時,用手臂丟甩拉扯,也叫丟面或扯面。如做十斤面粉的涼面,需生蓬灰水約四兩,食油半斤。將蓬灰搗碎,投入冷水中攪成濃灰水,用舌頭嘗時,有強烈的刺激感為宜。夏天用綠灰,冬天用黑灰。再將十斤面粉用淡水和成面索,分三、四次撬入四兩(約少半碗)生蓬灰水,反復揉揣,手下有松軟感時,揪出一小塊面試扯,如隨手拉扯而細長不斷,說明面已和好,分揉成七、八個面劑子,等待扯細下鍋。拉扯面時,左手攥著面頭,右手腕套著面條股內,乘自然手法,一松一緊,緩伸雙臂,不斷拉扯,由一折二、二折四,反復折扯丟甩六、七手次;每折扯一次,必須挺起胸部,讓扯開的面條股在胸腹上輕輕地撣幾下,使面條繼續拖長,然后彎下腰來,讓面條股接近案板,在面白堆上來回滾動幾次,讓面白均勻地粘著在每根面條上,以防面條股間粘連靠條。把面條扯拉到一定的細度,即揪斷面頭,將一股扯好的面條,順手投入開水鍋里,煮熟后撈出,在涼水中漂漬三次,控干水后,灑施點熟食油,來回抖擻,使油均勻地涂于面條上,以防粘連或發皺。這樣把面劑子全部下完,盛在一起。吃時,將面抓到碗里,澆拌上醋水、辣椒和蒜,涼吃。如遇寒冷季節,也可以將面在開水鍋里冒熱,澆上大鹵或臊子、炒肉熱吃。

  3、烤虹鱒魚

  

  虹鱒魚原產于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山川溪流中。1866年始移殖到美國東部、日本、歐洲、大洋洲、南美洲、東亞地區養殖并增殖。已成為世界上養殖范圍最廣的養殖名貴魚類。我國養殖的虹鱒最早是1959年4月自朝鮮贈送周恩來總理象征中朝友誼的8000顆受精卵開始。1985年5月首次從甘肅瑪曲養殖場引進虹鱒魚種至青海省海晏縣哈達木泉養殖,獲成功。虹鱒魚系冷水性兇猛魚類,喜棲息于水質清澈、溶氧豐富的山川溪流中,以水生昆蟲及幼蟲、甲殼類、小魚蝦、蝌蚪和掉入水中的陸生昆蟲為食,在人工養殖條件下也能很好地攝食人工配給的顆粒飼料。虹鱒魚有很發達的胃,腸道短,幽門垂發達。游泳迅速,適宜集約化養殖,單產很高。目前在金昌市永昌縣養殖。

  4、窩窩面

  羊肉窩窩面,是金昌人民群眾的“冬至"節日飯。每十人吃飯,約需小麥面粉5斤,羊肉1斤,豆腐半斤以及菠菜、小蔥、芫荽等。將面粉和成團,用搟面杖推開,厚約多半公分,切成四方小塊,左手抓起一把小面塊,右手拿起一根筷子,用筷子的頂端頂入方面塊上,在左手掌上一轉,即成一顆窩窩面,隨手撥入手下的方盤里,群眾叫做跐窩窩子。這樣繼續不斷地跐成一盤一盤的窩窩面,準備下鍋。  

  5、行面拉條子

  行面拉條子是甘肅金昌,武威的小吃。行面拉條子是金昌人十分喜愛的面食。

  6、涼皮子(面皮子)

  

  涼皮子是一種面制品,由涼皮、面筋和調料水組成。做法簡單而又獨特,它不是和面,而是洗面。不過第一步還是先和面,和面時須放適量的鹽(一公斤面粉放一小勺鹽)。面要和的稍軟。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不斷地用涼水洗,直洗到淀粉和面筋完全分離時為止。面筋取出后,剩下的洗面水就是做釀皮子的原料。不過這種原料還不能馬上用,要澄清沉淀,倒去上面的清水,剩下的淀粉糊糊加適量的蘇達后就是原料。 涼皮子在圓形鋁制的涮盤中做成,做法是先在涮盤內抹上一層油,再將淀粉糊原料倒入涮盤內,使涮盤內薄薄有一層為止。這時把涮盤放在開水鍋上,加蓋,使涮盤底與滾水觸接,而不使開水入涮盤內,三五分鐘取出涮盤,涼皮子即熟。撈出的面筋,可蒸一下,同涼皮子一起食用蒸。蒸熟的面筋多孔有彈性,很吸作料,是新疆涼皮子的一大必備品。 食用時,將涼皮子切成細條,把面精切成薄片,放入盤中,再澆上辣椒油、醋、蒜沫、醬油、芥末、芝麻醬等佐料,有些人喜歡香菜,加一點香菜絲,或者加點黃瓜絲,五顏六色,其色悅目,味而誘人。盛夏,人們吃涼皮子既可消暑又可提神,其風味絕非一般。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