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社會民俗

發紅包點名,“壕”老師的經驗無法復制

時間:2016-03-21 09:34:22來源:中國甘肅網編輯:卓航點擊:

  作者:喬志峰

  不管承認不承認,在一些大學里,學生“翹課”都是一道另類的“風景線”,有的還比較嚴重——某些課堂上,“上座率”或許還不到一半,讓任課老師感到“很受傷”。

  面對此情此景,別以為老師們就會逆來順受、聽之任之,有的老師就“奮起反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戲碼”,常在翹課和點名之間上演。近日,福州大學陽光學院一位學生在微博上發出一張上課的照片,稱課上老師用支付寶口令紅包的方式點名,每節課自掏腰包發66元紅包,搶紅包的同學要輸入姓名和學號。不少網友紛紛點贊稱,這樣的點名方式,大家再也不逃課啦。

  上課還有紅包拿,“人家的老師”讓很多學子和曾經的學子羨慕嫉妒恨。不過,雖然據說該方式效果非常好,卻無法復制,更無法推廣——老師如果一個人帶好幾個班的話,光為了點名一個月就得發幾千塊紅包出去。這位老師很壕、很舍得下血本,卻并不是每位老師都有這個實力和魄力。

  并且,要靠發紅包的方式來點名,令人感到新奇、好玩之余,卻也有那么一縷“淡淡的苦澀”涌上心頭。難道為了讓學生來上課,需要這么拼嗎?遵守紀律、按時上課,不是學生的本分嗎?大學是教育者教書育人的地方,也是“祖國的花朵”獲取將來安身立命的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現在,怎么成了某些人逃課和混日子的天堂?

  某些孩子的確讓大人和教育者感到頭疼。但對于那些校園里的種種反常現象,最該反思的首先應是教育者和學校,而不是學生。如果課程設計合理、授課生動活波,學生怎么會不愿意聽呢?如果老師自己講得沒激情,即使用上發紅包這樣的“狠招”硬要學生上課,其實對部分學生而言也是留得住人留不住心,兩耳不聞講課聲,閉目只等搶紅包。這又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呢?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恐怕還是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是加大對學生和課堂的管理力度,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二是在課程設計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學生對課程有興趣了,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