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正寧縣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東南部、子午嶺西麓。東接陜西黃陵縣以子午嶺為界,南鄰旬邑縣,西南與彬縣相鄰,西接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壤本省寧縣。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07°56′20″—108°38′08″,北緯35°14′40″—35°36′18″之間。屬黃土高原溝壑區,黃土層厚度90—150米。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溝交錯,河、川、塬相間,分為四塬三川;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東西長63.5公里,南北寬40.2公里。
甘肅省慶陽正寧縣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東南部、子午嶺西麓。東接陜西黃陵縣以子午嶺為界,南鄰旬邑縣,西南與彬縣相鄰,西接長武縣以涇河為界,北壤本省寧縣。
地理位置處于東經107°56′20″—108°38′08″,北緯35°14′40″—35°36′18″之間。屬黃土高原溝壑區,黃土層厚度90—150米。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平均海拔1460米,地貌梁、峁、溝交錯,河、川、塬相間,分為四塬三川;地形東高西低、東寬西窄,略呈三角形,東西長63.5公里,南北寬40.2公里。
正寧縣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及有熊氏氏族部落繁衍生息地之一。
夏代(前2070——前1600)。
天下分為九州,正寧屬于雍州西戎之地。夏代孔甲年間(約前17世紀),周先祖不窋奔慶陽,建立北豳之邦,正寧屬北豳邦國。夏桀(履癸)時,周先祖公劉從北豳遷都公劉邑,正式建立豳國,正寧屬豳國之域。
商代(前1600——前1046)
正寧仍屬豳國管轄。商末,周族南遷岐山周原,豳地被義渠戎族占領,正寧屬義渠戎國之地。
西周時期(前1046——前771)
義渠戎國屬周王朝管轄下的方國,正寧仍屬之。
春秋戰國時代(前770——前221)
前期仍襲舊制。前400年,魏國占領西河郡和上郡,并在正寧境內修筑魏長城。此后,長城東部(即今正寧永正、山河、湫頭、三嘉之東)土地歸魏國上郡管轄,長城西部(榆林子、羅川之西)土地歸義渠戎國管轄。前352年,秦國出兵攻打魏國,一舉占領西河、上郡,從此,正寧東部歸秦國上郡管轄,西部仍屬義渠戎國管轄。前270年,秦滅義渠戎國,建立北地郡,郡址義渠。此后,正寧西部劃北地郡,東部仍屬上郡。
秦代(前221——前206)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建立郡縣制。秦在北地郡設郁郅(今慶城縣)、泥陽(今寧縣)、朝那(今鎮原縣西北)3縣。正寧西部劃歸泥陽縣管轄,東部仍屬上郡。 西漢時期(前206——公元25)
仍襲秦制,并先后在正寧境內東南部設三水(屬安定郡)、獨樂、陽周(屬上郡)3縣。西部今宮河、周家地區歸弋居縣(縣治在今寧縣政平),屬北地郡。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