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花開舟曲”為引領,團結帶領全縣各族干部群眾砥礪前行、攻堅克難,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整縣脫貧摘帽,各項事業取得新的偉大成就,舟曲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1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39%,年均增長6.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9億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億元,年均增長12.6%;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7295元、8794.8元,年均增長7.2%、9%;完成財政收入和支出1.12億元、33.49億元,年均增長4.62%、14.95%;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72.82億元、46.04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36.49%、52.65%。
1、聚力脫貧攻難關 花開舟曲奔小康
舟曲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匯聚各方力量向深度貧困攻堅沖刺,統籌政策、項目、資金向貧困村和貧困人口集中,發放扶貧貸款6.19億元,投入扶貧資金87.14億元,實施扶貧項目2181個。開發扶貧專崗、公益性崗位4800余個,73家“扶貧車間”吸納2400余人就業,培訓勞動力1.59萬人次,輸轉16.11萬人次,創收25.89億元,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3年末增加了4倍。投資1.53億元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366個,3.06萬戶農村群眾供水安全穩定。健全控輟保學長效機制,19項教育惠民政策覆蓋所有貧困學生,失輟學適齡兒童全部勸返入學。縣鄉村醫療機構和貧困人口“一保四有”全部達標,實現“一站式”報銷即時結算,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95%以上。投資1.49億元改造危舊房13033戶,C、D級危房全面消除。投資9.17億元建成立節金鵬福聚苑、大川福津山水居、曲告納田園生態佳苑等8個集中安置點2510套住房,1127戶4390名貧困群眾安居樂業。天津市及和平區幫扶1.44億元實施項目88個,141個單位幫扶資金3.34億元、幫辦實事2836件。經過連續不斷奮斗,“兩不愁三保障”穩固實現,8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522戶36515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攻堅順利通過國家普查驗收,脫貧攻堅成果在全省“脫貧攻堅宣傳活動周”首個精彩亮相。
石華雄深入立節、巴藏、曲瓦等鄉鎮督查指導鄉村旅游建設提升暨鄉村風貌改造工作
2、青山綠水飄白云 生態舟曲賽江南
該縣始終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畜禽禁養區、河湖管理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范圍。
投資14.36億元實施江頂崖滑坡、牙豁口滑坡等生態綜合治理項目53個,投資3.28億元實施中路河堤防等水利項目48個,完成新一輪退耕還林13.24萬畝、義務植樹602萬株,人工造林21.75萬畝、人工種草8萬畝,森林覆蓋率和草原覆蓋度達51.02%、91%。扎實開展“大棚房”、違建別墅、農村亂占耕地建房、河湖“清四亂”等專項整治和“一江兩河”流域全面禁捕行動。建立覆蓋70條河流溝道的三級河長體系,358名河長和11名警長常態化巡河。縣鄉村優質煤集中配送網點全覆蓋,天然氣入戶率、集中供暖率較“十二五”增長175%、35%,公交車逐步實現電氣化。實施村組環境整治項目62個,化肥、農藥、地膜連年減量,醫療廢棄物和危險廢物回收率100%。環境保護稅全面開征,環境保護行政公益訴訟邁出實質步伐,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系更加健全。空氣質量連年排名全州第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部達Ⅲ類以上標準,增殖放流土著重口裂腹魚14.75萬尾,灰鷺等越冬候鳥逐年增多,大熊貓、大鯢等珍稀野生動物繁衍生息,好多游客贊譽說:“沒想到舟曲這么美!不是江南,但勝似江南!”
郭子文專題調研舟曲縣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工作
3、聚力產業興鄉村 文旅舟曲繪詩境
始終堅持文化旅游首位產業不動搖,聚集各方要素推動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該縣投資4.6億元實施旅游基礎設施項目40個,建成旅游廁所70座、觀景臺25座、停車場38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城區免費無線網絡全覆蓋。建成特色旅游專業村30個、園林式生態農莊15家、精品農家樂(民宿)435家,峰迭新區主題花園、白龍江風情線、油菜花觀賞帶、公路生態廊帶等如畫美景喜迎八方游客“打卡”。建成鄉村舞臺196個、村級綜合文化中心208個,《舟曲民間古藏文苯教文獻》叢書出版發行,東山轉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芬芳》《向陽》等舟曲題材電影上映。與中國郵政、泛華集團、讀友集團等企業開展廣泛合作,簽約涉旅項目6個25.37億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110余場次,赴北京、天津、重慶、西安、杭州、三亞等地宣傳推介,“舟曲元素”頻頻亮相央視、新華網、騰訊等主流媒體,《中國推介》《文化中國》《美麗中國鄉村行》《發現之旅》等欄目講述“舟曲故事”。“舟曲文旅”微博、抖音、微信公眾號形成強大宣傳矩陣,微博閱讀量達1800余萬次。深度融入“三區三州”旅游大環線和“大九寨”文旅發展聯盟,中郵傳媒助力舟曲扶貧行動入列“世界旅游聯盟旅游減貧案例100”名錄。來縣旅游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達452.98萬人次、21.36億元,較“十二五”增長259%、299%。
4、靈活扶持施妙策 產業舟曲富民眾
該縣始終把培育壯大富民產業作為促進群眾穩定增收的有力抓手,制定“建檔立卡、數據采集、夯實基礎、扶持發展、培育提升、提質增效、高質量和標準化”七步走計劃,統籌24.71億元資金保障支撐,出臺9個規劃方案指導引領,落實20類農業保險保駕護航,推出7類“菜單”靈活扶持,最大程度激發群眾創新活力。建成產業基地95個,經濟林果、中藏藥材、從嶺藏雞、中華蜂、黑土豬、羊肚菌分別達25.36萬畝、11.2萬畝、110.3萬只、5.2萬箱、5.94萬頭、1719畝。培育龍頭企業7家、合作社1173家,建成倉儲冷庫16個、生產線14條。認證“三品一標”產品30個,14種產品入列國家級重點扶貧產品供應商目錄和“甘味”農產品品牌名錄,2種產品榮獲“甘肅名牌產品”稱號。縣鄉村電商網絡基本建成,發展電商企業、微店、網店等346家,平臺展銷、直播帶貨等線上線下產銷對接體系不斷健全,消費扶貧助力“舟味”產品奔向全國市場。
5、城鄉融合同驅動 惠民舟曲迸活力
該縣始終把“五大經濟發展區塊”作為帶動縣域發展的動力引擎,推動發展要素向重點集鎮聚集,實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25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投資34.77億元實施交通項目327個,渭武高速舟曲連接線、峰迭至代古寺、南峪至峽子梁、東山至大川等82條公路建成通車,舟永路、江頂崖滑坡水毀重建公路等加快建設,建成鄉鎮客運站和村級汽車停靠站105座,建成縣內2小時、域外3小時交通路網。用規劃建設215個村組的35.9億元資金高標準建成334個生態文明小康村,2.74萬戶10.2萬名群眾受益。實施市政基礎設施項目19個,在全州率先建成運行智能交通和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建成通信基站214個,村組光纖和4G網絡全覆蓋,新建改造輸電線路275公里,布設惠農金融服務站157個。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山前與山后、高山與河川、城鎮與鄉村協調融合發展格局基本成型。
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惠民政策全面落地見效,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支出74.54億元保障改善民生,較“十二五”增長38.4%。辦理民生實事87件,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347個。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發放創業貸款38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4029人。投資3.85億元實施教育項目367個,落實教育惠民資金5.15億元,出臺《舟曲縣教育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縣職業中學升格為職業中專,天津市教育專業團隊進駐管理舟曲職專和舟曲一中,在全州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前3年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94.12%、99.23%、98.19%。縣醫院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縣鄉醫療機構遠程醫療系統及標準化衛生院和衛生室全覆蓋,培養定向醫學本科生35名,40項手術填補州內縣市空白,蘭大二院“組團式”健康幫扶工作成效顯著。城鄉低保、五保供養等標準連年提高,發放低保金、供養金、殘疾人“兩補”、優撫金、救助金等4.58億元。征繳各項保險基金8.44億元,支出2.76億元。投資8.7億元建成公租房1000套、改造棚戶區8764戶,發放住房租賃補貼400萬元。依法根治欠薪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勞動合同簽訂率98%,勞動關系更加和諧。新建改建養老機構9所,87個貧困村老年幸福互助院全覆蓋,建成“七彩小屋”留守兒童之家15個,婦女兒童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6、深化改革優環境 開放舟曲正起勁
舟曲縣始終把“放管服”作為改革的“先手棋”,承接落實行政審批事項174項,證明事項保留100項、取消27項,取消和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事項4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門一窗一網一次”辦理,“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全覆蓋。政府機構改革全面完成,賦予鄉鎮215項經濟社會管理權限,縣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健全完善,群眾企業辦事更加便捷。持續深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商事制度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注冊商標、非公經濟市場主體、注冊資本較“十二五”末增長448%、64.4%、212.1%。減稅降費2700萬余元,市場主體獲得更多“真金白銀”。農村“三變”、集體林權制度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不動產確權、集體土地房屋確權登記等農村改革順利完成,農村發展活力全面釋放。
始終把開放合作作為推動縣域發展的創新之舉,引進社會資源助力縣域發展。減貧與韌性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示范項目簽約落地,成為全國唯一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直接開展合作的縣級政府。與中郵、中建等44家企業開展合作,甘南恒生、大美西部國際旅行社等14家企業落戶舟曲,濱江集團等54家企業在舟曲設立分公司,全州第一家汽車4S店——舟曲東潤汽車專營店建成運營。積極參加“蘭洽會”“津洽會”“西洽會”等商貿節會活動廣泛招商,簽約項目44個31.41億元。舟曲職專與5家央企、10所省直高職院校聯合辦學,建成實訓基地11個,成為全州唯一開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職業中專,在校師生突破千人大關。云會議、云簽約、云招商、云教育、云招標、云培訓等新業態不斷涌現,物流產業快速發展,快遞收、發量分別達615萬件、39萬件。
7、高效廉潔民至上 和諧舟曲好作風
該縣始終把加強社會治理作為保障發展的基礎支撐,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急管理所和安監室全覆蓋,升級改造縣自然災害預警指揮中心,完成全國和全省災害綜合風險試點普查,51個氣象站、163套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裝置和87個雨量站、水位站、監測站穩定運行,429支應急隊伍備戰應戰,“天地空”監測預警網絡和防控體系守護平安。
8、眾志成城搶災情 再造舟曲成仙境
面對百年一遇的“8·17”暴洪泥石流災害,迅速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省、州、縣鄉村協調聯動,社會各界緊急馳援,迅速轉移安置受災群眾,晝夜鏖戰20多天,全力搶修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調撥發放價值900萬余元的救災生活物資,有序恢復受災群眾生產生活,抗洪搶險救災取得重大勝利,創造了重大災害“零傷亡”的奇跡。為受災群眾發放救助金3334萬元,保險公司理賠819.16萬元,發放優質煤820噸,368戶嚴重受災群眾搬入臨時安置住房。規劃投資25.9億元的災后重建啟動,投資363萬元加固維修一般受損住房1101戶,省公交建集團援建2000萬元的3個交通項目加快建設,酒泉市援助2000萬元支持住房重建。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動員受災群眾和災害威脅區域群眾向蘭州新區搬遷。
加快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義務植樹61.3萬株,在國道345線舟曲段和縣鄉村道沿線栽植景觀樹21.4萬株,籌資624萬元實施江頂崖滑坡生態治理工程,實施牙豁口滑坡和堤防建設等項目21個。實施農村排污治理、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處理等項目31個,完成九原梁、黑峪溝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布設,“改灶”“改炕”2.74萬戶。舉辦“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10周年紀念活動,展示鳳凰涅槃的輝煌歷程和豐碩成果,為可持續發展積累寶貴經驗。
投資1.52億元實施文化旅游“一十百千萬”工程,打造文化旅游標桿村2個、全域旅游專業村18個、精品農家樂(民宿)400家,各皂壩村、土橋子村成功創建為3A級景區。3個景區和16個村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完工,3條旅游公路和4個景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實施。規劃投資18.2億元的沙灘休閑度假森林康養小鎮及拉尕山景區索道、康養酒店、停車場和大峽溝景區等涉旅招商項目啟動開發。深化線下宣傳、深耕線上推介,來縣旅游85.55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05億元。籌資4657萬元推動經濟林果、中藏藥材、羊肚菌、從嶺藏雞、中華蜂、黑土豬等產業提質增效,金絲皇菊、牡丹、玫瑰、刺五加、烏龍頭、金銀花等新興種植產業快速發展,新建種養基地32個,規范提升合作社運營水平,新認證“三品一標”產品6個,5個企業商標入選“甘味”品牌目錄,“花開舟曲”縣域公共品牌發布,舟曲農特產品有了統一“身份證”。
9、改善設施興城鄉 發展舟曲穩根基
舟曲縣狠抓28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8個州列項目、6個特別抗疫國債項目建設,完成313公里安全生命防護、自然村組硬化、災毀重建、村組聯網等公路項目。投資5000萬元實施白龍江綜合治理工程,投資3417萬元實施11個村組風貌改造和新老城區商鋪牌匾更新、綠化美化亮化、景觀護欄安裝等工程。白龍江北岸道路及排水、供熱管網擴建等17個項目順利實施,投資8800萬元提升改造新老城區市政基礎設施,投資1237.6萬元改造棚戶區831戶。新建改造輸電線路65.8公里,城區5G基站達到44個,舟曲步入5G時代。簽約招商引資項目9個、8.9億元,合同引資額創歷史之最。
為3.6萬名困難群眾代繳醫保金680萬元,醫療、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5%、94.5%。籌資2340萬元慰問受災和困難群眾,發放各類補貼補助7926萬元。投資4197萬元實施老城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心和鄉鎮村文化體育健身場所,提升改造紀念館、民俗博物館、圖書館和體育館,舉辦文化體育活動70余場次,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本報記者 任稼祥 政虹 妮妮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