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基礎,培育產業是推動脫貧攻堅的出路。近年來,在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程中,兩河口鎮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調結構、興產業,挖掘潛力、強化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的扶貧支柱產業,推動貧困群眾依靠產業持續增收、依靠產業脫貧致富。
散養雞“啄”出群眾致富路
“我們養殖場現在有4千多只散養土雞,預計8月初出欄,到時候會按10%的比例一分不少的對入股的貧困戶進行分紅!痹诓稍L中桃坪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珍貴說。
散養雞因肉質鮮美,口感勁道,備受消費者青睞,桃坪村正是看中了散養雞的市場前景,辦起了合作社,進行規;B殖。合作社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基地+農戶”的模式,自2018年成立至今已帶動63戶242人穩定脫貧,目前該合作社已實現一養帶多戶、一業帶多業,提高產業化、標準化的要求,以特色養殖為核心,構建集體飼養、出售的特色養殖產業鏈。
采訪中,李珍貴滿臉笑容地說道:“我們合作社的散養雞在市場上很搶手的,不愁賣,咱們的老百姓能靠合作社多增加點收入,那我們這個合作社就辦的有價值”。
生豬養殖“拱”出脫貧新希望
近日,記者來到兩河口鎮柯門道村特色產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豬養殖場看到,一頭頭長勢喜人的黑豬在豬舍里來回搶食,一派熱鬧的景象。
柯門道村支部書記、合作社負責人張步高介紹說:“合作社主要從事黑豬養殖,現在共養豬200頭,按戶均2頭計算,預計今年收入能達到每戶3000元。”
柯門道村為整村易地扶貧搬遷村,怎么提升搬遷群眾的內生動力,使搬遷群眾能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是必須優先解決的事情。合作社的運營建設,不僅完善了精準扶貧產業富民增收門路,而且為柯門道村加快發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條切實可行的產業致富路子。通過發展生豬產業解決了搬遷群眾后續產業發展難,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強等問題,讓柯門道村群眾走上了穩定脫貧增收路。
香菇種植撐起致富“傘”
在宕昌縣兩河口鎮石院村特色產業合作社扶貧車間,一陣菌菇飄香,循香而去,一個現代化基地呈現眼前,徑直前往,看到的是菌棒和菌種培育生產車間。
在香菇大棚內,一排排整齊的菌棒表面布滿菌絲,菇農們正忙著查看香菇生長情況、進行菌棒翻堆和運送菌棒。大棚內菇農們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各自的工作。
石玲民是石院村貧困戶,她一家有五口人,自從香菇廠建立后她一直在香菇廠上班,解決了她生活的基本需求,讓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在香菇場上班,每個月可以拿到2千多的工資,我們還給合作社入股,每年我們一家能分到2000塊錢”石玲民說。
食用菌種植加工廠是利用村上鐵路廢渣場建設起來的,香菇種植大棚共20座,目前已建設生產廠房12間、冷庫1座、烘干房1座,今年養殖香菇菌棒11萬個,年產香菇20萬斤左右,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加工香菇干、花椒禮盒,提高產品附加值,規范后可實現銷售年收入120萬元以上。
合作社的香菇、香菇干、花椒三個產品已通過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證。香菇干、花椒、蜂蜜、土雞蛋4個類別9個系列產品通過全國商品編碼中心注冊入庫,可進超市和電商銷售,目前產品通過線上線下同時銷售,已進駐北京華聯超市、天津扶貧超市銷售。
“我們石院村以產業為抓手助力群眾脫貧致富,每年按8%分紅,戶均達到一千五到兩千元,目前合作社總共帶動貧困戶是119戶535人,合作社安排就業崗位每年達到50人左右,給群眾帶來的收入還是比較樂觀的。”省政府辦公廳派駐石院村第一書記兼幫扶隊隊長馮海軍介紹說。
“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始終把確保群眾充分受益、穩定增收作為工作目標,使我鎮的扶貧產業遍地開花,各合作社齊頭并進,村村有產業、戶戶有活干,從而實現村集體經濟與群眾增收致富的‘雙贏’,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助力鄉村振興夯實堅實的基礎!辈稍L結束時,兩河口鎮黨委副書記王興文如是說。(楊小霞 楊燕靈)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