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證產業扶貧不斷深化,引導貧困農戶依靠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脫貧,宕昌縣木耳鄉堅持走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道路,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增收問題。
近日,記者來到木耳鄉馬蓮村富民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木耳種植基地。走進大棚,一排排菌棒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據了解第一茬木耳已經采摘完成,第二茬木耳也漸露頭角,長勢喜人。
近年來,宕昌縣緊盯貧困戶穩定增收“十條路”拓展行動,把蔬菜(食用菌)產業作為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創建蔬菜(食用菌)示范基地,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門路。
代月梅是馬蓮村村民,家中有五口人,為了方便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她放棄了外出務工的機會,今年木耳大棚的建起,讓她看到了希望,能在家門口務工掙錢,成了她津津樂道的事。“我四月份來到木耳大棚工作,家里還有小孩子在上學,去遠處打工顧不上,在這大棚工作一天能掙100元,也能照顧上家里,感覺日子過得挺舒服的。”代月梅開心地告訴記者。
木耳鄉馬蓮村富民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了“村辦合作社牽頭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團發展、貧困群眾參與收益”的帶貧機制,實現貧困戶多渠道增收。
馬蓮村村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李篩珍介紹說:“馬蓮村富民特色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建成大棚42座,占地面積53畝,貧困戶務工人員27人。木耳大棚的建起解決了貧困戶就近就業的難題,保障了貧困戶的基本生活。”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木耳鄉馬蓮村木耳基地的建設,改變單一的藥材種植和牲畜養殖產業單一的現狀。在木耳基地后續建設中還將通過開展勞務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技能,增加就業渠道。讓貧困群眾在實現穩定增收的同時學到實用技能,既富了腦袋也富了口袋。(楊燕靈 王虹)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