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隴南市武都區始終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任務來抓,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在大力發展傳統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帶貧能力強、增收效果好的新型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
走進魚龍鎮寧家山村浩杰松塔合作社,隨處可見松子加工機器在飛速運轉,工人們按照一定的速度往機器里倒松塔,經過運轉加工,一顆顆松子就會被分離出來。收集起來的松子倒在一旁,經過脫粒、晾曬、打磨等過程,然后分類包裝,通過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把松子銷往全國各地。
浩杰松塔合作社閆土保告訴記者,“我們每年從周邊村上及全鎮收購兩百多噸到三百多噸松塔,松子每年能收購三十多噸到五十多噸左右,主要加工開口松子和松仁。產品主要銷往廣州,上海,東北等一二線城市,每年能夠帶來150多萬的收入,帶動周邊貧困戶800多戶,為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近年來,魚龍鎮積極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模式,依托松塔資源優勢,整合土地資源,建立了松塔加工廠,吸納全村125戶(其中貧困戶61戶)農戶全部加入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松塔產業。通過集體松塔林地入股、集體采摘,松塔合作社統一加工,銷售,實現了松塔帶貧產業的長足發展。目前,松塔產業已帶動全鎮2065戶群眾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00多戶),農戶收入的穩定增加,為全鎮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我們魚龍鎮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大力發展馬鈴薯,花椒,中藥材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我們也積極探索高山黎麥,高原草莓,食用菌等“短頻快”產業,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特別是魚龍鎮地處米倉山系,是米倉,紅旗,黃芪,當歸等中藥材的核心主產區。截止目前,我們總共發展中藥材2.6萬畝,產值達三千多萬元。有黃松林20萬畝,今年能夠采摘松塔3500噸,產值達540萬元。通過這些產業的發展,切實讓群眾增加了收入,也讓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魚龍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王海飛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