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宕昌訊(通訊員劉國慶劉治學)冬至前夕,走進宕昌縣甘江頭鄉謝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一幢幢整齊的樓房沐浴在陽光中,老人們圍在一起聊著家常,孩子們嬉鬧著,到處一片祥和的景象。韓其芳像往常一樣來到自己的小店,開門、擺貨、整理快遞……
“我們一家人之前住在張家山村,全家靠種植藥材生活,孩子的爸爸在外地打工,因為沒有技術,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多少錢。”韓其芳的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因為家庭收入低,又住在山上,山路崎嶇,交通極其不便,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她。
2019年10月,甘江頭鄉謝家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竣工,來自全鄉9個村的208戶839名貧困群眾陸續完成了搬遷入住。謝家壩安置點位于鄉政府所在地,緊靠國道212線,南北兩側有鄉政府、衛生院、學校和幼兒園,地理條件十分優越。
在安置小區,韓其芳一家分到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陽光充足、南北通透,有五個臥室,兩個孩子也擁有了自己獨立的臥室,勤快的韓其芳把房子收拾的干凈整潔,一家人的生活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十三五”以來,宕昌縣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從根本上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拓寬生存發展空間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搬遷安置和長遠謀劃相結合的原則,按照規劃先行、項目帶動、基礎優先、產業支撐、共建共治和穩定發展的工作思路,采取集中建點安置、行政村分散插花安置、異地購房安置等多種方式,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5099戶20855人,截至2019年10月底,“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面完成,住房竣工率、群眾搬遷入住率均達到100%,各項公共服務和附屬配套設施建設工程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全縣拆舊復墾率累計達到90%以上,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組織共建 深化引領強統籌
宕昌縣作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的主戰場,任務量占隴南市總量一半以上,全縣干部群眾在攻堅克難、壓茬推進任務落實過程中,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各級主管部門從項目前期、工程建設、政策扶持、搬遷入住等各個環節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為如期完成搬遷任務注入了強大動力。面對艱巨繁重的工作任務,宕昌縣委、縣政府全面審時度勢、系統謀劃,加強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3個易地扶貧搬遷專項領導小組和2個插花安置督查指導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督導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分類安置工作,定期召開工作調度和推進會議,全面掌握項目建設進度、附屬設施建設、扶持產業培育等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問題,保障了易地扶貧搬遷各項工作安全高效推進。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協調聯動工作機制,通過召開縣四大班子聯席會議、縣委常委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及時調整工作力量和工作方向,從制度完善、政策引領等方面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順利開展。建立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績效考核和約談問責機制,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效作為重要指標納入年度考核,提高了各級各部門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思想行動自覺。
規劃先行 立足長遠謀發展
著眼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堅持高點站位、超前謀劃,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綜合考慮交通、產業、就學、就醫等因素,根據政策規定及縣情實際,確定搬遷方式、搬遷規模和搬遷地址。在集中安置點選址上,把安置區規劃納入城市規劃內容,作為城鎮化帶動的突破口,立足地理因素和資源特點,堅持搬遷點靠近城區(鄉鎮中心區)、工業園區、旅游景區、交通干線的原則,分類確定了城郊集約型兼旅游開發型的新城子上壩等安置點,鄉村旅游型的兩河口村等安置點,產業發展型的華昌藥材城、甘江頭謝家壩等安置點,生態保護型的新寨、沙灣、南陽、興化等安置點。在插花安置選址上,堅持發展潛力小的向發展潛力大的村莊集中、人口規模小的向規模大的集中、交通不便的向便利的集中、沿路沿河分散的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則,科學布點,確定了分散搬遷方式。通過高質量、高標準規劃,既尊重群眾意愿,加快搬遷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又對搬遷群眾后續產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動城鎮化進程等方面夯實了基礎。
配強力量 鉚足勁頭抓建設
咬定貧困群眾早搬遷、早脫貧目標不松勁,在安置住房設計規劃、項目審批和工程建設階段,采取多點聯動、縣鄉同步的超常規措施快速推進,在設計理念上堅持實用美觀、節約大方的原則,快速高效設計樓體結構、房屋戶型,力求滿足不同群眾發展需求,同時超前規劃了地下停車場、公共商鋪,保障安置區長遠發展;通過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匯報銜接、安排專人蹲點跟蹤辦理、多部門協調聯動等方式,優化簡化項目審批環節工作流程,最大限度暢通綠色通道,為項目開工搶時間、趕進度起好了步、開好了頭;在施工上公開發布招標公告,擇優選擇實力雄厚、經驗豐富、設備先進的建設單位,安排專人蹲守一線督促建設單位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強化施工力量、機械設備調配,加班加點、開足馬力推進項目建設;堅持一個項目一個縣級領導牽頭、一個項目一個專人負責的原則,靠實屬地管轄責任,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在經常深入一線督導檢查的同時,通過采取半月一匯報、一月一調度的方式,協調推動工作,并多方籌資3600萬元用于解決征地拆遷、桿線遷移等難點問題,確保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完善服務 緊盯穩定夯基礎
在推進安置住房主體工程建設的同時,同步實施飲水、用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規劃實施了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項目,避免因搬遷而出現輟學情況的發生。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綜合搬遷安置點服務半徑、地理條件等因素,按標準設立醫療服務網點、配備設置醫療設施,為搬遷群眾提供方便的醫療衛生服務。規劃設立平價購物中心、電商示范店,利用安置點商業門面資源,通過農超對接等方式提供價廉物美的生活用品和副食品;規劃設立新市民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按照群眾自愿原則,確定專人幫助群眾辦理各類社會保障政策的轉移接續,確保惠民惠農政策的延續性。通過實施各項保障措施,為群眾順利主動搬遷打下了堅實基礎。
齊心協力 盡銳出戰促搬遷
堅持把保障和維護群眾利益作為首要任務,鼓勵引導群眾積極主動參與搬遷、相互動員促進搬遷,多方籌措搬遷資金,為每戶群眾提前購置了米、面、油、鹽和煤氣、灶臺、洗臉盆等生活必需品,購置了床、沙發、棉被等日用品,為搬遷群眾創造了可直接“拎包入住”的條件。縣級聯鄉領導親自督戰,各鄉鎮全員上陣,聯合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在大力宣傳安置點建設情況、已搬遷群眾生產生活狀況的同時,扎實開展動員引導工作,悉心勸導、耐心說服,提高搬遷群眾認同感和集體歸屬感,助推群眾搬遷入住進程。
瞄準收入 聚焦致富抓產業
圍繞搬遷群眾長期穩定脫貧,堅持把后續產業發展作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盯精準幫扶措施到村到戶到人,制定完善《宕昌縣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培育實施方案》,及時動態調整完善“一戶一策”,優化細化幫扶措施,確保各項政策有效銜接。組建25個鄉鎮聯合社和1個縣級聯合社,建成扶貧車間43家,吸納勞動力就近就業855人。鼓勵引導貧困戶將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發展產業,建成120萬只規模的金雞產業扶貧項目、600噸蜂蜜加工廠等項目。依托興宕菌業公司建立龍頭企業帶貧機制,在麻界灘建成占地180畝的全縣易地扶貧搬遷進城入鎮集中安置群眾后續發展產業園,財政扶貧產業資金扶持人均200個菌棒,由企業統一經營管理,帶動全縣進城入鎮集中搬遷安置群眾1977戶8491人,年人均穩定增收1600元。大力推進務工就業,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6587個,2020年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4300人,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先后組織輸轉勞動力6.82萬人次。分類建立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就業工作臺賬,通過組織勞務輸轉、村組合作社帶動、發展特色種養業、扶貧車間就近就業、設立公益性崗位、社會兜底保障等多種方式,確保每個搬遷家庭至少有一項穩定增收產業保障計劃,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實現就業,真正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目標。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