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通訊員 李朝暉 )作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25個重點縣之一,成縣積極探索媒體融合發展之路,為講好成縣故事、傳播好成縣聲音提供了良好的輿論支持。
打造大平臺、強化大融合,著力推進“五個一”建設。成縣堅持把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列為全縣重點工作之一,高標準謀劃,高起點建設,高質量運行。抓好一個中心。圍繞縣委中心工作,堅持黨管宣傳、黨管媒體、黨管意識形態不動搖,樹牢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不斷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和管理,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深化一個融合。將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形成“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端傳播”的融合發展體系,從廣播電視到移動客戶端,從單一傳播到全媒傳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從“相加”到“相融”,實現宣傳效果倍增。創建一個矩陣。堅持以“隴南成縣發布”為龍頭,創建“一臺兩微一端多平臺”融媒體矩陣,實現資源內容共享發布。打造一個陣地。完成“中央廚房”的升級改造,設立指揮中心、新媒體運營等機構,打造集指揮中心運行系統、多功能演播室等為一體的全新宣傳陣地。組建一個隊伍。建立健全覆蓋縣鄉村(社區)學校等單位和企業的強大新聞宣傳員隊伍,積極參與省市有關培訓,常態化開展新聞圖稿采編知識培訓,著力鍛造“專而精”的全員化全媒體人才隊伍。
鞏固主陣地、搶占新高地,創新構建“4+2+2”模式。在媒體融合發展上,成縣整合本地各類媒體資源,逐步形成了宣傳教育和服務發展的合力。確立“新聞+政務+服務+商務”4大運營目標。在疫情防控關鍵期,策劃了“人民至上,抗擊疫情”專題訪談節目,邀請縣政府主要領導、部門鄉鎮負責同志走進演播室談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凝聚了強大的抗疫合力。圍繞省市縣“兩會”精神的貫徹落實,緊扣“三新一高”發展,結合全縣中心工作,推出了成縣持續開展“拆違治亂”、環境衛生“十日攻堅”等系列內容。在融媒體多個平臺設置投訴“曝光臺”,暢通民聲渠道、接受群眾投訴和監督,傾聽群眾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并跟蹤督辦落實,讓普通群眾的合理建議變成全縣發展的動力。在“隴南成縣發布”平臺加載23個核酸檢測點等便民服務平臺,通過核酸檢測實時畫面,讓群眾動動手指就可以選擇就近且人少的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極大地避免了群眾交叉感染風險。在融媒體中心成立國資公司中廣傳媒+廣告部,在“隴南成縣發布”、電子廣告屏幕的廣告位嘗試承接商業廣告,建立融媒體中心運營成本廣告收益補償機制,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建立“雙向融合”機制。向央視新聞+、新華社“現場云”、新甘肅等主流新媒體平臺推送新聞圖稿,形成全媒體平臺“向上融合”;立足成縣文化底蘊深厚的實際,將全縣各部門和鄉鎮微信、微博全部納入“鄉鎮快訊”“部門動態”,形成全媒體平臺“向下融合”。目前成縣融媒體平臺用戶覆蓋近40萬人,其中“隴南成縣發布”微信公眾號粉絲達5.6萬人,閱讀量達586萬。“成縣民間方言版防疫小視頻”抖音單條播放量達56萬、點贊量超11萬。2021年,成縣融媒體中心位居全省市縣級融媒體中心傳播力總榜單前列。樹立“兩先抓實”導向。堅持把“優質內容優先抓實、專業技術領先抓實”。向抖音快手等網絡主陣地、移動客戶端進軍,牢牢占據輿論引導的制高點和話語權,強化內容生產、表現形式和話語體系創新,推出大量創意視頻、靚海報等“爆款”內容。例如,在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群眾春晚有期待的情況下,成縣以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制作成縣迎新春網絡春晚,搭建起電視等傳統平臺和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平臺融合,通過全媒體平臺對外發布,把春晚搬上互聯網和手機端,既避免了人群聚集,又滿足了新時期群眾對文化的新需求。
唱響主旋律、實現大宣傳,雙輪驅動“內外發力”。成縣不斷加快媒體融合發展,主流輿論持續鞏固壯大,“內宣”和“外宣”發出了“最強音”。健全機制抓內宣。根據實際創新建立了新聞宣傳獎勵激勵機制和考核獎勵辦法,充分發揮全縣各單位通訊員的“新聞眼”作用,定期統計通報各單位發稿數量及稿件的轉發量、閱讀量等,以結果對比倒逼新聞宣傳提質增效。主動出擊強外宣。邀請中央電視臺、《甘肅日報》等中央、省級主流媒體不定期深入采訪發稿。依托“記錄小康工程”、新聞線索庫建設,建成覆蓋全縣外宣的網絡體系,鼓勵各單位積極撰寫對外宣傳稿件。一年來,在新華網、人民網等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發稿3100多篇,第四季度在省級以上媒體刊發稿件1860余篇,發稿量同比增長300%。成縣立足媒體融合的深水區,緊跟全媒體時代發展新趨勢,推出成縣集成特色“拳頭”宣傳新品牌,打通央媒和國際平臺宣傳新渠道,打造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新樣本。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