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武都:“土貨”成為“金銀寶”特色產業拓富路

時間:2022-04-14 16:11:29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迅(通訊員  周紅霞)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去年以來,武都區為落實“3+6”農業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特色產業,扎實推進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堅持以產業為引領,不斷優化農業結構,補齊農業發展短板弱項,逐步形成特色規模化發展、產業化支撐的新格局,讓“土貨”真正成為村民致富的“金銀寶”。

眼下正值蒜苗成熟的季節,隆興鎮集昌壩村、王家壩村、葉壩村農戶種植的蒜苗進入采收季,在田間地頭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起苗、去泥土、摘黃葉、簡綁、搬運......一道道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終將農民的汗水變成了白銀真金。

今年以來,隆興鎮立足特色資源稟賦,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采取“支部+市場+農戶”的模式,通過“支部引、市場促、能人帶”的辦法,進一步拓展產業發展,助推農業產業快速發展。截至目前,發放優質蒜籽1萬斤,鼓勵群眾種植蒜苗100余畝,畝產達到4000斤,預計收入72萬元左右。

蒜苗有了好收成,如何讓蒜苗不光“賣得出”更要“賣得好”成了一個新難題,為了解決銷路問題,隆興鎮黨委、政府積極作為,主動“牽線搭臺”協商對接城區大型超市,簽訂農產品采購合同,現如今每天要供應尚好佳超市1000斤,后續隨著季節持續供應時令蔬菜,架起幫助農戶解決銷售農產品難題“最后一公里”的“連心橋”。

“接下來,按照鎮黨委、政府四大產業發展布局,在中片將繼續探索蔬菜發展模式,種植多品種、周期短、見效快的蔬菜,實行訂單銷售,確保‘菜籃子’工程在隆興鎮有效實施。”隆興鎮蒜苗種植專班負責人寇紅星說。

在磨壩鄉竹園子村田間地頭,村民們在鄉村干部和駐村幫扶隊的指導下,正忙碌有序地栽植烏龍頭苗木,看著腳下曾經的撂荒地一點點地變成烏龍頭栽植基地,竹園子村的群眾心里充滿了希望。

“疫”去春來壟上行。為有效遏制耕地“非糧化”,嚴守耕地紅線,磨壩鄉持續強化黨建引領,緊跟區委“五看五比五促進”工作思路,圍繞區委“3+6”農業產業發展體系,緊抓新一輪退耕還林良好機遇,結合鄉村林果產業發展實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經濟引導、兼顧生態”的發展原則,大力推廣生態經濟的特色樹種烏龍頭種植產業,盤活閑置土地,激活“造血”功能,幫助藏鄉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特色林果產業之路。

據了解,此次烏龍頭苗木栽植共50000株,面積600余畝,帶動群眾220余戶,戶均增收3200余元,烏龍頭種植有望成為磨壩鄉產業增收新“熱點”。

“烏龍頭是一個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產業,磨壩鄉將結合本地實際,通過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持續強化“以一帶三”產業發展機制,積極發動群眾擴大特色高效經濟作物種植規模,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持續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磨壩鄉黨委書記成杰說。

走進郭河鄉羊肚菌種植基地,只見整齊劃一的地壟上,大大小小的羊肚菌撐著褐色的“小傘”破土而出,肉嘟嘟地“站”在濕潤的菌田中,鮮嫩肥美、長勢喜人。村民們穿梭在大棚內,正小心翼翼地采收已經成熟的羊肚菌。

看著長勢喜人的羊肚菌,郭河鄉綠化村第一幫扶書記賈思華臉上不禁流露出笑意。“在試種成功的基礎上我們準備再適時擴種,把成熟的技術‘傳幫帶’給村民,讓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種植羊肚菌的隊伍中來,帶動他們共同致富,實現互惠雙贏,助力鄉村振興。”

新時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黨建引領是根本。郭河鄉始終把加強黨建工作擺在首位,以村黨組織為龍頭,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目的,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依托,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羊肚菌的成功種植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強有力的領導與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率先垂范。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