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李薈娟 閆錦煜)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兩當縣堅持農業優先型和文旅賦能型縣域經濟發展定位,實施農業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整流域、整山系、成片區發展,確保村村有富民產業,家家有致富門路。
春天,隨著天氣回暖,本應該是春播的季節,但在兩當縣魚池鄉、站兒巷鎮等低海拔河谷一帶的500畝羊肚菌陸續迎來采摘期,“春播”變“春收”,各種基地里呈現出一派“春收”的繁忙景象。
“我們合作社目前帶動26戶農戶種植羊肚菌200余畝,平均每天固定用工量在10人左右,高峰期時用工量可達60人左右。近年羊肚菌出菇密度大,長勢良好,預計最高畝產量可達到700斤左右,平均畝產300斤左右,產值每畝可達2萬元。”合作社負責人蘇紅兵介紹說到。近年來,弘瑞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小群體、大規模”為方向,不斷實現羊肚菌種植產業化發展,先后帶動31戶群眾發展羊肚菌產業,“小菌菇”成為了百姓的“致富傘”。
兩當縣地處秦嶺南麓,境內植被覆蓋率達到84%,生態良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純天然無污染的環境,為多元化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生長環境。
金洞鄉烤煙種植示范基地一片生機盎然,除草松土、施肥澆水、培育煙苗……到處都是煙農們忙碌的身影,眼下正是烤煙育苗的關鍵時期,烤煙育苗棚里一株株翠綠的小煙苗長勢喜人,為烤煙豐收帶來了良好勢頭,據了解2022年金洞鄉種植烤煙農戶26戶,預計種植面積854畝。
農戶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是興化鄉的魔芋產業發展的又一互利共贏模式,興化鄉紅京村村民蔣棋林正是這一模式的受益者,他說:“去年自己種植當年采收的有2畝魔芋,賣了4000多塊錢,在魔芋企業打工收入一萬多塊錢,去年的收益總共是一萬八千多塊錢。今年到現在為止我給臻禾魔芋公司務工20多天,將近掙了2000多塊錢。”群眾增收,企業獲利,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強動能,兩當縣臻禾種養殖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向連安說:“2022年在興化鄉的魔芋種植面積能達到上千畝,總的效益相當好的。如果種植面積能達到兩千畝地的話,我們打算就要建立魔芋加工廠,做到從生產、干片、精粉一直到魔芋的深加工、食品加工。”
兩當縣全力推動村集體經濟“破繭化蝶”,以“黨支部+合作社+”為新致富模式,以“村集體有支柱產業、村組織有凝聚力、村民有穩定收益”為目標,以“三養一藥”為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新路子,開拓群眾增收致富的新門路。泰山鄉圍繞特色產業發展在種植和養殖上下功夫,在泰山鄉泰柳村立體農業示范點,群眾正忙著種植蒼術。泰柳村支部通過引導產業發展能人流轉土地,發展套種中藥材(蒼術、白芍)20畝,發展中蜂300箱,地埂邊緣套種核桃樹、花椒樹,帶動本地務工20余人。“按照目前市場分析,預計3年后,利潤收益60萬元以上,核桃、花椒逐步實現掛果,收益逐年遞增。”泰柳村黨支部書記鄭強這樣說道。
結合兩當自然環境,采取核桃、花椒間植套種模式的“雙百千萬”工程,為發展山地立體農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實現一地多收、遠近結合、空間互補多重成效。西坡鎮三渡水村的花椒種植大戶秦發榮,是當地有名的花椒樹栽植“土專家”,他說:“近幾年,花椒初步實現了提質增效,去年銷售額達3萬余元,今年可實現利潤翻一翻超過6萬元。現在又到了春季管護的季節,我每天都會到花椒地里進行修剪施肥。塔溝組這里土地肥沃、光照充足,種出來的花椒品質好,僅塔溝組梨樹坪區域的3戶群眾種植的花椒就超過100余畝。這些花椒不僅給椒農增加收益外,每年還可以為周圍群眾帶來務工收入。”站在自家的花椒地頭,望著成片的花椒林,秦發榮滿臉笑容。
春耕伊始,兩當縣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全力抓好糧食供給。在蔬菜溫室大棚里、在糧食種植田里、在撂荒地整治的山坡上,隨處都可以看到忙于春耕春播辛勤勞作的人們,從覆膜、播種、田間管理到農資保障,農戶們為迎接豐收做著最充足的準備。
近年來,兩當縣堅持將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工作深入融合,以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以鄉村振興助力產業發展。著力打造以楊店鎮為中心的核桃、花椒產業基地,以站兒巷鎮為中心的百里綠色長廊中蜂產業基地,以左家鄉為中心的食用菌產業基地,以西坡鎮為中心的嘉陵江流域生態放養雞產業基地,以顯龍鎮、魚池鄉為中心的中藥材產業基地,以產業園為中心的農特產品加工基地,以鄉鎮為中心、以村為單位的各類農業特色產業示范點。目前,全縣116個行政村,村村都有不同的鄉村振興模式,有了支柱產業,群眾的致富熱情空前高漲。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