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十三五”以來,成縣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關鍵作用,調整招商工作思路、創新招商方式方法,全縣上下著力打造“親商、引商、找商、惠商”的四位一體招商模式。五年來,成功引進企業項目105個,引資157.95億元,到位115.8億元,一大批拉動縣域經濟增長、助推產業升級和惠及民生的好項目落地成效,有力助推了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榮獲隴南市招商引資工作三等獎。
一、聚焦追比趕超,轉變發展理念貴在“親商”。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撤縣設市為契機,堅持黨建引領做保證、項目建設強支撐、改革開放添動力,圍繞“工業主導型”“農業優先型”發展定位,緊盯園區、景區、城區“三大區塊”能級提升加快高質量發展,緊扣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營商環境“三大環境”持續優化推動高效能治理,聚力打造園區經濟、空港經濟、數字經濟先行縣,著力創建鄉村振興、工業振興、教育振興示范縣。堅持把引進發展民營企業作為實現“追比趕超”的重要著力點,對招商理念、方向、機制、方法等方面進行轉變調整。在發展理念上,按照“政府創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靠投資、投資靠項目、項目靠招商”的工作理念,制定了招商引資總體規劃,著力打造親商安商惠商的發展環境。在發展方向上,堅持招大引強和產業發展相結合,近年來,全縣引進的105個項目中,億元以上項目25個,占比23.8 %,產業類項目35個,占比33.3%。在發展機制上,堅持高位推動,黨政“一把手”走在招商第一線,重要客商親自拜訪、重大項目親自洽談、重大活動親自參與、重大項目親自包抓;分管領導深度跟進,在項目儲備、項目推介、項目洽談、項目招商和項目服務全過程參與,形成了縣級領導率先帶頭、招商部門統籌推進、鄉鎮和縣直部門協調跟進的良好局面。在方法路徑上,進一步創新招商方式,積極推行代理招商、“云招商”模式,同上海東方龍等招商中介咨詢機構達成委托招商協議;今年疫情期間開展“網絡云招商”4次,對接企業101個,洽談項目1個,著力推動招商方式向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方向轉變。
二、厚植發展基礎,提升發展潛力貴在“引商”。近年來,成縣圍繞建設隴南區域經濟中心城市和山水園林城市的總目標,堅持大辦城市建設的主導方針,按照“改造舊城,拓展新區,綠化美化,完善功能”的城市建設總體思路,全方位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城市功能區間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城鄉面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得到根本好轉,城鎮化步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一是嚴把城市擴容布局。堅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建立城市建筑風貌長效管理機制,嚴格落實“一張圖、一張表、一報告、一公開、一督查”的規劃管理機制,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為城市提速提質發展提綱挈、劃定標準。二是完善城市基礎要素。持續推進以“五路四橋一場一管網”等18項市政工程為重點的城市建設項目,大力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集中力量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內涵、更新城市形象。同谷北路、梁山路、團結路等斷頭路順利打通,城區四座橋梁改造提升全面完成,隴南路綜合弱電管廊完成埋設,19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基本完成,34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完成施工招投標,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北大街改造提升及谷府家園安置樓、支旗片區舊城改造、城區東西出口提升、暴洪災后集中安置小區等項目加快推進。啟動實施了城區拆違治亂專項行動,編制了城區綠地規劃,完成了重點路段行道樹栽植、更新、管護,按照“全縣動員、全民行動、全域整治”要求,扎實開展了“十日攻堅”“百日集中清掃”及主題黨群活動等城鄉環境整治工作,全面整治城區環境衛生“頑疾”“亂象”,持續改善城市形象和人居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三是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先后改造、新建了德賢大橋、江武路橋、龍峽大橋和城陽大橋、成州大橋、南河橋、南河二橋、華昌大橋等9座城市橋梁;建成東新街、城關路、隴南大道、小川路、八一路等城市重點道路;修復改造了東大街、南大街、西大街等道路,初步形成了城市道路框架,成縣主要市政道路總里程達到50多公里,擴大了建成區面積,為成縣未來城市發展拉大了框架、奠立了基礎。完成了成縣污水處理廠進行了升級改造、建成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先后建設延伸城區排水管(渠)總里程達150余多公里,店村、小川污水處理廠并投入使用。新建磨壩峽水源地與新建的拋沙凈水廠投用,先后建成蓮湖公園一期、東濱河公園、東河生態公園一二期生態景觀娛樂休閑場所。先后建設城區垃圾處理設施、天然氣工程、園林綠地廣場等市政設施。成州中學、晨旭幼兒園、隴南師專體育館、博物館、書畫院、體育中心改擴建、新建縣醫院、中醫院等重點項等一大批公共服務設施。建成以金融、酒店、商貿、市場、辦公等一大批樓堂館所和城市綜合體改造。全面提升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形象,滿足了市民物質、文化需求,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四是提升園區承載能力。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發展集約”的原則,深入實施工業強縣戰略,依托現有的隴南經濟開發區紅川園區承載能力,全面加快推進成縣中小微企業孵化園建設項目,為招商引資企業能夠落地成縣提供多元化優選方案。同時,兩大園區致力于打造集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電商物流倉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建筑建材清潔能源、現代制藥醫養保健為重點“六大”產業集群,讓園區和孵化園真正成為招商引資項目的“孵化器”,不斷增強集聚功能,提升“筑巢”能力。
三、加大招引力度,主動外出考察貴在“找商”。堅持精準招商原則,從“延鏈、補鏈、強鏈”需求出發,主動出擊,叩門找商。一是儲備項目精心“謀”。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深入挖掘文旅等資源優勢,查找產業短板缺項,廣泛收集信息資源,更新招商引資項目庫54項,重點客商資源庫15項,重點產業資源庫4項,在外知名人士信息庫25人,多渠道發布招商信息百余條,精心謀劃包裝重點招商項目60個,著力提升招商項目吸引力和客商投資命中率。二是對接考察全面“找”。在做深做實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突出目標和需求導向,制定準確招商目錄,形成清晰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商路線圖,廣泛對接,精準考察,掛圖作戰,累計外出考察20余次,成功引進了利和萃取、暖山農業、藥膳雞(湯)等一批大項目落地見效。三是借助平臺大力“推”。一方面,借助蘭洽會、西交會、西博會、西洽會、藥博會等重大節會平臺,重點宣傳推介縣域區位優勢、優惠政策、發展環境等,力促達成多元化合作。累計參加重大節會20場(次),簽約項目38個。另一方面,搶抓“一帶一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對接融入成渝經濟圈等重大政策先機,為加快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搭建了快車道。
四、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貴在“惠商”。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不少“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集成辦理流程,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一是強化項目要素保障。落實重大項目“一事一議”和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機制,落實用地保障,優化路網水電氣等“五通一平”保障服務,積極為招商引資企業協調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優惠政策、“青企入隴”及各類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性資金。二是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對確定的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組建了項目協調服務工作專班,采取“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套班子主抓”的推進招商服務機制。縣政務大廳專門設立了項目代辦窗口,對來成縣投資的企業提供從企業開辦、項目審批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全周期的“管家式服務”。按照“政策根據項目定,服務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給予更大的優惠及更為全面的優質服務。(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劉志銀)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