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康縣持續壯大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再添“新動能”

時間:2022-06-14 17:21:0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通訊員崔麗紅)產業興則鄉村興。今年以來,康縣各鄉鎮緊緊圍繞縣委中心工作,持續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以“產業進村、產品出村、游客進村”為發展思路,做實特色農業,發展林下種植,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步伐,為鄉村振興再添“新動能”。

初夏的康縣,滿目青翠,沿著小康路一直到碾壩鎮的袁家溝村,道路兩旁的蔬菜大棚、地栽木耳、大櫻桃等各類特色產業種植盡收眼底……

nEO_IMG_圖片1.jpg

 

碾壩鎮的黨委書記熊濤說,他們把產業細分為“遠”景和的“近”景兩大部分,將利用35年時間,依托康縣金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龍頭帶動,在全鎮轄區發展以地栽木耳為主的食用菌優勢主導產業1000畝;同時,在全鎮發展以大櫻桃為主的經濟林果1000畝。以“三個共同”促振興示范村創建為契機,打造以肖家山村為中心輻射周邊的1000畝小雜糧種植基地;以青崗壩村為中心延伸全鎮的馬鈴薯為主果蔬種植1000畝。

截至目前,碾壩鎮通過發展地栽木耳為主的食用菌、蔬菜、大櫻桃、小雜糧等多元化富民產業,直接帶動1570戶,戶均增收4200元。

nEO_IMG_圖片2.jpg

除了碾壩鎮以外,其他鄉鎮也利用各自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像迷壩鄉,這幾天到處都是一片繁忙景象,老人、婦女們忙碌在各個香菇棚內外,注水、采摘、分揀......

“康縣聚仁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現需大量臨工裝貨,男女不限,有愿意做臨工的隨時都可以去......”在迷壩鄉的微信群、朋友圈里相互轉發著這則招工信息。在接到青島10噸香菇訂單后,該合作社負責人王彩紅急忙發動親朋好友進行分揀裝袋,忙的不亦樂乎。

同樣和王彩紅一起合伙開辦該合作社的馬國輝告訴我們,說他2018年之前一直在外從事務工,當看到家鄉的發展變化后,他萌生了在家鄉發展產業的年頭,因為從小跟著父母在青岡樹上點種香菇木耳,從小耳濡目染了香菇木耳的種植過程,技術上絕對沒問題,也就更加堅定了他們發展香菇產業的決心。

nEO_IMG_圖片3.jpg

最初,他們只能從周邊較大的食用菌基地引進菌袋,進行簡單的生產銷售,但由于規模較小,增收效果不明顯,抵御風險能力不強。記得20208月,正是豐產的好時節,可是面對連月的陰雨,香菇無法及時晾曬,大部分都壞掉了。一段時間,他們眼自己的勞動成果付之東流,送親戚送朋友,可是也吃不完啊。于是他們想盡辦法,引進了烘干設備、鎮上還專門邀請外地專家和縣上的科技人員來現場指導,組織學習配料、保鮮技術,一點成線,逐漸的聯合周邊合作社,建成了從配料接種、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食用菌種植產業示范園。

像類似這樣的產業園康縣有10處,去年全縣袋料香菇產量達到了550萬公斤,產值達到了5500萬元。

nEO_IMG_圖片4.jpg

“我以前是送完孩子上學后就沒啥事兒干,可自從在合作社務工以來,一天的生活也充實了,還能給孩子他爸減輕點負擔”。迷壩鄉劉河村侯秀芳領導剛發的5000多元工資笑嘻嘻的說到。

“我準備把技術和成果在今后將在全鄉、全縣進行推廣,讓更多的群眾享受產業的紅利,切實成為帶動群眾致富增收,實現“錢袋子”鼓起來的有力抓手”。馬國輝堅定的說道。

nEO_IMG_圖片5.jpg

目前,該合作社擁有養菌棚、出菇棚280余座,2021年種植袋料香菇50萬袋,實現了年收入350萬元,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400余個,帶動迷壩、劉河、八羅、大山等村400多人務工。其中2021年帶動當地留守婦女務工120人,勞務支出40余萬元。

當下,各鄉鎮正在搶抓有力時機,結合當地實際,繼續創新探索、實踐開路,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全力推動生態、產業、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切實為群眾的增收致富拓寬路,為鄉村振興添動能。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