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康縣訊 夜幕降臨,在靜謐的鄉村夜色下,康縣周家壩鎮陰灣村文化廣場旁的樹底下,熱鬧激烈的點評討論聲格外明顯,陰灣村兩委干部、群眾、黨員代表、鄉賢齊聚一堂,找不足、評難點,共謀發展,共話村事。
(陰灣村兩委干部、群眾、黨員代表、鄉賢齊聚一堂,以“拉家常”形式共話鄉村發展大事)
“我們村是今年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大家有什么好建議、好思路,即是乘涼,也是諞傳,大家談談想法,啥都可以說,大家暢所欲言”。陰灣村支部書記畢南峰話音一落,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
“娃兒們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家里沒得勞動力,整治撂荒地、收割油菜籽這些重活,找不到人干,自己又干不了,很著急啊!”65歲的周玉花插話道出了自己的苦悶,“村里可不可以組織一些勞動力來幫幫忙,到時我們給錢就行了。”
(陰灣村“村兩委”成員幫65歲的周玉花大娘收割油菜籽)
“我們社的那段路,一下雨就是一個大泥窩,小孩一出去秒變“泥猴子”,遇上農忙,更是干著急”,看村上能不能幫忙解決一下。”村民畢寒永殷切的說道。
“黨員活動室旁邊的幾戶,建議村上給點補助,自己再出點錢,把土院壩硬化一下,把水渠改一改,都影響我們村上的整體形象了”。鄉賢畢寒柏嘴里叼著“旱煙袋”笑呵呵的說。
(陰灣村上坪社村民開“院壩會”商量56戶人產業路修補事宜)
夜愈深,討論卻愈發熱烈。圍繞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撂荒地整治、鄉村治理等內容,與會人員你一言我一語,陰灣村掀起了一場“頭腦風暴”。
言談中,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方向越來越明確。“關鍵就是見行動,抓落實了。”對陰灣村未來的發展,畢南峰干勁十足,充滿了信心。
你一言我一語,時間在激烈的探討中悄然流逝,但大家仍感覺意猶未盡。“大樹底下話村事”只是我鎮在鄉村治理中一種形式,通過“村民拉家常”鄉村治理模式,給群眾搭建“敞開說”“共同議”“協力辦”的平臺,為村民參與村務管理提供了制度化渠道,充分尊重并保障了村民的根本利益,把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管理權落到實處。
“村民要說的是事,想明的是理,只用通知文件上傳下達,常常會讓村民難以理解,班子成員也無法知道村民內心真正的需求。”在陰灣村黨支部書記畢南峰看來,“村民話家常”打開了群眾的“話匣子”,也匯集了鄉村治理的金點子,需要持續不斷推行和優化。
(借助“話村事”活動,向村民們發放農業產業種養殖手冊)
今年以來,陰灣村通過“話村事”“石桌會”“民事直通車”議事平臺共收集了關于垃圾分類、庭院硬化、田間路修補、扶貧幫困等各方面意見建議32條,征集留言85件,為民辦實事、解難題102件,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1件。真正暢通了民事民說、民事民辦、民事民議、民事民管的村級協商議事渠道,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了“靜態管理到物、動態管理到人、跟蹤處置到事”的網格管理格局,提升了鄉村治理實效。
圖文:楊永霞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