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張珂)“白天主要忙農活,晚上吃完飯就到活動室坐一坐、聽一聽,參加夜校學習。”磨壩鄉竹園子村村民朱軍林說。
為了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磨壩鄉立足鄉村實際,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積極創辦“鄉村夜校”,著力推進政策、法律宣傳工作走深走實,并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干部等志愿者作用,促進藏漢民族一家親,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新動能”。
晚上七點鐘,磨壩村村委會的會議室內燈火通明,“夜校老師”正在為村民們講解法律知識,大家圍坐一團,邊聽邊記。“以前覺得法律離我們很遙遠,經過參加學習后,慢慢感覺到法律原來和生活息息相關,像我們這些經常外出務工的人,多了解點法律知識很有必要,以后在外面遇到難題都可以通過法律方式解決。”磨壩鄉磨壩村村民王培華高興的說。
據了解,自“鄉村夜校”開辦以來,磨壩鄉通過集中學習、交流對談、上門助學等多種方式,為廣大群眾宣講理論、解讀政策,讓群眾在自家門口就能了解法律法規、農業技術等知識,使“鄉村夜校”成為推動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百姓身邊的“思想加油站”。
“自從‘鄉村夜校’成立以來,我們鄉司法所經常組織法律顧問、司法所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派出所民警等骨干力量組成普法宣講團,每周至少到‘鄉村夜校‘開展一次法治宣傳教育,努力在全鄉形成遇到問題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氛圍。”磨壩鄉司法所所長長王義先說。
如今磨壩鄉的村民們,白天在村莊搞建設、田間地頭抓產業,晚上參加“鄉村夜校”充電蓄能,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蔚然成風。
“下一步,磨壩鄉將以‘鄉村夜校’為載體,持續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加強鄉村德治建設,深化村民自治,促進‘三治’聯動,為鄉村治理注入‘新動能’,進一步促進群眾思想觀念轉變、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磨壩鄉黨委書記成杰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