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楊歡)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近日,兩當縣太陽工作站寺合村的油葵產業迎來首個大豐收,油葵地里,成片的油葵長勢喜人,花盤中籽粒飽滿,沉甸甸的花盤將枝干壓彎了腰,十余名村民揮舞著鐮刀,割盤、裝框、搬運、裝車,一氣呵成,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今年是個大豐收,看這些葵花盤子,個個都飽滿得很啊!”正在田間忙著采摘的寺河村村民王志強說,他今年種植了10多畝油葵,預計一畝地能收300斤油葵,增收10000余元。
在村里的晾曬場,一車又一車的油葵花盤被送到這里,堆成了一座小山,村民們則輪番上陣,將采收的油葵花盤脫粒晾曬,滿地黑黝黝、顆粒飽滿的油葵果實成為當下秋收忙碌景象中一道別致的風景線。
“油葵種植投入少、易管理、生長周期短、產量穩定,不僅可以觀賞,帶動鄉村旅游,與種植黃豆等傳統農作物相比,經濟價值還高,畝均能增收上千元。”寺合村支部書記蒙濤說。
油葵即油用向日葵,是我國“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今年來,寺合村以黨建為引領,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引導農戶連片流轉土地,大力發展油葵產業,促進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為發展鄉村旅游增添新亮點,為百姓增收開辟新途徑,同時油葵收割后還能繼續種植冬小麥,避免土地季節性撂荒,實現一地多贏。
“鄉村要振興,產業要先行。我站通過鼓勵推廣特色產業種植,達到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下一步,我們要積極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充分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讓農戶靠著土地就能持續穩定增收,切實享受到鄉村發展帶來的紅利。”太陽工作站站長楊利宏表示。
近年來,兩當縣積極引導農戶圍繞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高產農作物。實現種植圍繞時令轉,銷售隨著市場變,增加了農民收入,走出了一條符合實際的特色農業持續快速發展之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