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劉杰靈)近期,武都區石門鎮水稻、玉米、高粱等三大作物相繼成熟,下茬備耕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近幾年,武都區石門鎮秋播大白菜和油菜面積大,小麥種植面積較少。為了保障糧食安全,需要引導群眾進行農業結構調整。
石門鎮河川地區一年三熟。冬油菜和冬小麥生產形成了用地競爭。冬油菜平均畝產約400斤,夠一家人一年食用油。油菜收獲后夏茬以水稻、玉米、高粱為主。由于冬油菜生育時間短,勞動強度低,秸稈等副產品少,種肥投入少,商品化程度高等優勢,冬油菜面積保持穩定。
石門鎮河川和低半山區冬小麥生產用種以“綿農、綿陽”系列小麥良種為主。該區域小麥平均畝產約800斤。小麥收獲后夏播水稻、玉米、高粱。與冬油菜生產相比較,小麥生育期長,秸稈副產品多,勞動強度大,種子肥料投入多,商品轉化難,群眾種植小麥積極性不高,需要引導動員。
白龍江石門鎮兩岸,水稻種植傳統悠久。石門水稻前茬多為油菜或小麥。水稻六月插秧,九月中下旬收獲,畝產約1300斤。經過宣傳引導,通過稻麥連茬生產,在石門鎮打造“噸糧田”,1畝土地可生產四五人口糧,種植小麥社會效益明顯。同時研究探索種肥補貼、秸稈回收、糧食回購、農機補貼等惠農惠民政策,降低小麥生產成本,小麥生產也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當前,石門夏播水稻、玉米、高粱已經到了成熟期。部分玉米,高粱收獲后播種的大白菜已經出苗。水稻在十天半個月內完成收獲。按照區上有關單位通知,石門鎮正在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全面動員群眾擴大冬小麥種植面積,保障糧食安全。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