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徽縣訊(通訊員 剡文斌)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更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今年以來,徽縣在推動鄉村振興中,以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為目標,在補短板、強基礎、固基本上下功夫,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形成“網格管理、四治聯動、積分賦能”鄉村治理新模式,不斷創新多元治理,全民參與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平臺,努力打造“徽美善治”黨建品牌,繪就出一幅村美民富人和的鄉村新畫卷。
“小積分”積攢大幸福
“干部埋頭干,村民站著看。”這句話曾是鄉村治理中存在的真實寫照。如何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既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的關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課題。今年以來,徽縣各鄉鎮通過建立積分制管理體系,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設置正面清單、負面清單,明確加分、扣分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引導各村積極創建積分超市,將鄉村治理由“村里事”變成“家家事”,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創新制作“積分臺賬”,助推人居環境提升,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
走進銀杏樹鎮慶壽村積分超市,肥皂、洗衣液、洗衣粉、臉盆、拖把等日用品擺滿貨架,琳瑯滿目。“村里的環境整潔,家里的衛生收拾到位,自己住著就舒心,每個月還能兌換日用品,積分制真好啊!”正在挑選商品的村民楊大姐笑得眼睛彎彎。
慶壽村專職化書記魏穎告訴記者,自從全縣黨建引領鄉村治理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慶壽村制定了一套精細的評分標準,充分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房前屋后亂堆亂放雜物的現象不見了,街道變美了,村民們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
“小網格”匯聚大民生
“我家水管漏水,沒法做飯,在網格微信群里說了一聲,村主任就帶著人來修好了。”榆樹鄉高峰村村民李志強豎起大拇指,夸起網格化管理來。
這一幕只是徽縣實行網格化管理后通過網絡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徽縣健全完善“村黨組織—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村黨組織體系,統籌網格內黨的建設、社會保障、綜合治理、應急管理、社會救助等工作,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充分融入網格治理單元。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據人口規模、就近便利、居住集散、黨員分布等因素,按照“地域相連、規模適度、便于服務”的原則,進一步調整優化網格設置,做到聯系服務群眾更精準、更精細,使黨組織成為凝聚人心、團結群眾的堅強核心,黨員成為推動村級各項工作的骨干力量。
同時,徽縣圍繞全省“一行動一活動”,依托黨員聯戶網格,以黨員聯系群眾的“1+N”模式,針對農村“三留一困”人群急難愁盼問題,通過入戶走訪,理清需求、建立臺賬,持續開展生活用品送上門、健康護理送溫暖、課后輔導送進家等“十送”活動,解決民生大問題,讓“關愛服務”有抓手、接地氣、更溫暖。
“小榜單”弘揚正能量
“我們推廣設立‘紅黑榜’‘善行義舉榜’,將村民參加志愿服務、好人好事、參軍、獲獎和村上組織開展的重要活動表現情況等納入加分項目‘高調’激勵,將不主動履行贍養義務、不遵守村規民約、違法亂紀等行為納入‘黑榜’警示扣分強化約束,正反對比鮮明,充分調動了群眾積極性,摒棄懶惰思想,改變臟亂差現象,樹立良好生活習慣和勤勞致富的理念和信心。”高橋鎮王灣村婦聯主席介紹到。
徽縣在鄉村治理過程中,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扎實推進文明村鎮、“美麗庭院”示范村、示范戶建設,廣泛開展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公婆、好妯娌”等創評和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評選,以先進模范引領道德風尚。同時推行“紅黑榜”管理機制,對積分排名靠前的農戶,給予通報表揚、推先評優、懸掛流動紅旗、項目資金傾斜等正向激勵;對積分排名靠后,造成不良影響且拒不整改的農戶,納入“黑名單”,采取暫停安排資金項目、暫停公益性崗位安排等懲戒性措施,直至整改到位。
“紅黑榜鄉村治理積分制推廣運用后,大家的自覺性增強了,不少‘叫不動,說不改’的村民都變積極了,大家的人居環境整治、安全防范等意識大大增強了……”虞關鄉山關村專職化書記張淵說,通過建立這樣簡單實用的激勵回饋機制,大大提高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