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武都訊(通訊員 王玉娟)遍地無閑草 處處藥材香。時下,正值中藥材采挖的最佳時節。武都區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有序組織群眾采挖中藥材,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的目標要求。
隆興鎮
今年以來,隆興鎮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持續推進區委“3+6”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藥材種植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做優產業品牌,把中藥材種植產業做大做強。
目前,萬畝中藥材和投資建設的中藥材加工場已經初具成效,隆興鎮四房里、八房坪、符家灣、楊家溝等村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合理規劃,引導農戶走科技化、專業化、合作化生產的路子。同時,按照“上片藥養殖”發展戰略,不斷壯大中藥材種植產業,豐收后由合作社統一收購中藥材進行初加工,將“種植戶”與“合作社”緊密結合在產業鏈上,擴大產品效益,拓寬群眾的增收渠道,走出一條特色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致富路。如今,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的支柱產業,勤勞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奮力譜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
下一步,隆興鎮將持續將中藥材當做特色優勢產業,鼓勵群眾擴大種植面積,積極對接拓寬銷售渠道,帶“領”群眾增收,帶“活”鄉村經濟,為助推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池壩鄉
如今,走進池壩鄉,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黃燦燦的“金藥方”,濃濃的藥香味兒沁人心脾。盡管氣溫很低,寒煙籠罩,也阻擋不住群眾搶抓農時采挖中藥材的熱情,一根根粗壯的黨參、當歸破土而出,大家忙著采挖、分揀、裝包、拉運,田間地頭一派豐收盛景,群眾個個喜笑顏開,家家戶戶滿院子堆積、晾曬著的中藥材,是深秋季節池壩鄉最美的風景線,也是口袋里沉甸甸的收入。
“今天挖的這是黨參,條形好,個也大,我們種植中藥材已經有30多年了,收入全靠這些藥材,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相信今年的藥材也能賣個好價錢,手里也有富余的錢使喚了”,孟家莊村村民王青義對中藥材產業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
近年以來,池壩鄉以“鄉有產業園、村有產業點”為發展目標,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全區品質最優、規模最大的萬畝中藥材種植(育苗)示范基地,種植的黨參、當歸、大黃等中藥材質量品相都很好,經晾曬、粗加工后銷往全國各地。2022年,池壩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2.2萬畝,預計產值約1.12億元,通過特色產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農民增收的深度融合,逐步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好起來”。
磨壩鄉
“我家種了六畝黨參,長勢很好,我們現在抓緊時間采挖,當天村上的合作社就來收購,不用愁銷路問題,省心又省力,我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正在采收藥材竹園子村村民何桃紅說。
走進磨壩鄉中藥材基地,種植戶搶抓農時,奮力搶收,在惠益馨種植合作社,金黃藥材晾曬滿院,陣陣藥香撲鼻而來,沁人心扉,處處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受今年疫情影響,我村外出務工收入減少,藥材采收可以吸收周邊閑余勞動力,每天收入120元,離家近又能補貼家用,既解決了采挖藥材人力問題,又增加了群眾收入”富原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元福說。
磨壩鄉堅持黨建引領,依托山地特色資源稟賦,采取黨建+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持續強化“以一帶三”工作機制,用好用活產業獎補政策,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讓群眾參與產業鏈、壯大產業鏈、富在產業鏈。并且發揮電商企業力量,搭建“線上+線下”的穩定產銷平臺和產品流通渠道,進一步實現了“抓產業、促就業”的目標,穩步推進“十百千萬”工程,蹚出了一條村集體經濟壯大和群眾穩步增收的新路徑。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形勢嚴峻,磨壩鄉將在做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面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做到“兩手抓、兩不誤”,持續擴大種植基地建設、示范帶動,以點促面、點面結合,不斷壯大藏鄉特色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力激活鄉村振興“動力源”。”磨壩鄉黨委書記成杰表示。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