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通訊員 陳昉昉)清秸稈、除荒草、拆違建……今年來,一場場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在成縣城鄉加速推進,“人人共建、人人共享、人人保護”的意識逐漸深入人心,群眾享受到了整潔環境帶來的舒適感,不斷提升著生活環境質量。
來到鐔河鄉石榴村,垃圾進“家”,家禽入“圈”,道路平坦干凈,小景點隨處可見,盛開的鮮花點綴著精美的文化墻,處處體現著村民積極向上、棄舊圖新的精神風貌。
“農村環境整治,關鍵是生活習慣的改變。”鐔河鄉石榴村黨支部書記鐔仲宏說,剛開始,大多數村民持消極態度,說道:“該干的都干不完,哪有心思干這個。”
怎么辦?黨員帶頭,做示范。黨員大會決定,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從黨員家干起,徹底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溝、坡、邊,凡是鄰居不主動地幫助打掃,凡是占用公共地方的房屋一律拆除。
“這么一清理,干凈了很多,環境也好了,心情也更舒暢了。”村民楊國棟說。從黨員帶頭、幫著干,原本不理解的群眾也逐漸被感染,主動參與到了清污治亂除臟“大整治”中。
“最頭疼的是拆違建,真的難啊,就連親戚都給臉色,只能反復群勸說。”鐔仲宏感慨地說道,有時候我們要當群眾的“出氣筒”,還要當矛盾糾紛中的“潤滑劑”,更要在工作中敢于“當包公”,最終全村亂搭亂建的60間違建房屋順利拆除。
看著寬闊的道路,轎車、農用車輛開進了自家院里,村民心里的疙瘩也慢慢解開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一碗水端平,給大家辦實事,群眾才會擁護你。”這是石榴村村干部做事的標準。接下來,整治曬麥場、硬化通社道路、修建地下排污渠,可預算下來,需要300多萬元,錢從哪里來?石榴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采取“鄉上補一點、聯村單位幫一點、社會捐一點、群眾投工投勞”的辦法,僅用60萬元徹底整治了5萬平方米的曬麥場,硬化、修通了4100米長的通社道路和地下排污管道,徹底解決了污水亂排問題,村內環境衛生得到徹底整治,村民贊不絕口。
今年以來,成縣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以“小手拉大手建設城市我當先”為主題,推行“紅黑榜”“大包干”“曝光臺”等措施,全面治理“臟亂差”,比拼“綠凈美”,突出重點抓突破,建管并舉抓提升,建章立制抓長效,在建美鄉村的同時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品質,使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加充實!在加大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石榴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積分超市,健全長效管理制度,創建紅黃旗評比、門前“三包” 制度,通過常態化的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引導群眾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自覺做好庭院環境衛生,村內環境干干凈凈,生活垃圾隨時打掃隨時清理,“天藍、水清、村美”的美好愿景逐漸呈現在村民面前。“村莊環境面貌發生徹底的改變,我們從內心深處感到高興,生活都有了精氣神。”在采訪中,村民黃桂華高興地說。
(通訊員 陳昉昉)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