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兩當訊(通訊員:王雪梅)綠樹掩映下的村落,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道路,一幢撞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一面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移風易俗等內容多樣的文化墻,別具特色的文化廣場里,老人漫步,孩童嬉戲,映入眼簾,步步是畫、處處皆景,一幅幅如詩如畫般的鄉村田園美景在眼前徐徐展開。
美化綠化,開出文明之花。
“這里原來垃圾滿地,是一片臟亂差的河溝,真沒想到經過整治如今成了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正在左家村廣場休閑娛樂的幾個村民高興地說道。
近年來,左家鄉全力做好“環境治理、房屋改造、設施配套、服務提升”四項工作,全鄉實現亮化率100%;村莊硬化率100%,生活污水無亂排亂放。根據各村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瞄準鄉村美化綠化突出短板,以村為單位,種植花草樹木,對道路沿線、街巷閑置空地、村頭縫隙等地,見空補花、見縫插綠。同時,堅持把村莊環境衛生整治與村民自治統籌推進,納入村規民約,建立以包村領導、村“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為主的三級網格長體系,按照公共區域和戶內環境衛生兩個板塊,以片劃格,將門前屋后衛生整潔、綠化美化等責任包戶到人,落實“日督查、周通報”監督檢查機制,通過發布“紅黑榜”,在全鄉形成了“家家講衛生、戶戶比干凈”的良好氛圍。
一池碧水倒映出的,不僅是美麗鄉村發展的新面貌,更是村民主人翁意識和共建共享的新風貌。
產業興旺,鋪就致富之路。
美麗鄉村不是單純改善鄉村環境,而是要在鄉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建設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
左家鄉是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重點鄉鎮。近年來,全鄉緊緊圍繞全縣“三養一藥”特色產業和“八有”山地立體農業發展模式,立足自身優勢,按照布局區域化、品種多樣化、園區規范化、生產專業化、加工增值化、經營產業化的定位,深化三鏈建設,依靠龍頭牽動、示范帶動、效益驅動和行政推動,食用菌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產品質量逐步提質,群眾收益日益增加。2023年計劃生產食用菌450萬袋,完成銷售額2300萬元,使“小菌菇”成為助農增收的“大產業”。
“村里像大花園,家門口能掙錢,既能休閑娛樂,又有生錢之道,過上了這么舒適的日子,我們能不開心嗎?”大莊村村民談到這些變化,一臉盡是滿滿的自豪感。
鄉村治理,打開幸福之門。
說事室、說事長廊、說事廣場,說事議事的渠道暢通了,群眾說起事來更方便了。
左家鄉圍繞“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治理工作目標,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扎實推行隴南“民事直說”1234工作法,聚焦解決“向誰說”“怎么說”“說什么”“怎么辦”重點問題,開出了一張張“便民清單”,不斷深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探索建立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通過實施“一約五會”的管理模式,不斷提升基層組織的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和服務質效,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以“微治理”點亮群眾“小幸福”。
“以前大家都不愛說、不想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說、喜歡說關于村里發展的大事、影響和諧的難事、大家心中的愁事、鄉風文明的好事,有了民事直說這個平臺,大家也能參與村里的管理和決策,群眾的抱怨聲和不滿聲也少了。”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杜月喬說。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下一步,左家鄉將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常態化、長效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引導群眾參與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激發群眾參與的主動性,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